第198部分(第2/4 頁)
後,只要是勤勞的人,就絕對不會被餓死。
雖然越後的冬天有點難捱,有時雪量過大也會把房子壓塌,將人壓死、凍死,但和日本的其它國家相比,越後人的生活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在日本,普遍實行的是“六公四民”的稅收制度,有些狠心的大名還會徵收七成甚至八成的糧食。
但上杉家的“六公四民”卻對百姓十分寬容,實際徵收起來往往會少收半成,如果是受災的年份,甚至會只收四成或三成,只不過是為了避免附近的其他大名詬病,也為了避免附近地區的百姓都跑到越後來,所以才在表面上維持著“六公四民”的規定。
而在“神明眷顧之人”來到越後的一個月之後,那個來自中國的男人的“敗家行為”,讓越後的百姓們不由得為自己今後的生活有些擔憂了。
他不知道怎麼說動了謙信大人,開始在越後大量收集物資,除了糧食不要之外,各種礦石、木頭甚至沙子都不放過,各種物資堆積得像一座座小山似的。
和越後接壤的幾個國家的忍者們還為此騷動了一陣子,但上杉家對這次物資的收集行動並沒有半分掩飾,這些忍者們在詳細偵查了一番之後,得出了“看樣子不像是在準備打仗”的結論。
——但正是因為不是在準備打仗,所以越後的百姓們,還有上杉家的家臣們才更加擔心。
可是這次謙信大人和綾御前的態度都十分堅決,動用的也只是上杉家自己的資金,並沒有因此而向家臣進行攤派,也沒有額外向百姓徵稅,所以大家除了表示強烈反對之外也沒有理由去阻止。
大家都說是那個來自大漢的美男子已經將上杉姐妹迷得神魂顛倒了,所以才會聽他的胡說八道,將錢全都投入到那些沒有用的地方上。
在京都,像那樣的“文化人”有許多,個個風流倜儻,但除了敗家以外什麼也不會,家產敗光了之後,就只能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最後餓死、病死或凍死家中。
——結果,那些山一樣高的物資,變成了一座座木頭棚子,下面放著一臺臺名為“機器”的鐵疙瘩。
雖然有些人嘲笑了“神明眷顧之人”一番,認為那些造型古怪的鐵疙瘩是他奉獻給神明的貢品,以此來換取神明的保佑,但很快就有些人神神秘秘宣稱那些鐵疙瘩是神明賜予上杉家的神器。
那些神器可以發出“嗡嗡嗡”、“哐哐哐”或“隆隆隆”的巨大聲響,然後以非常不可思議地速度製造出許多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東西來。
比如說……木棒、鐵棒、銅棒……之類的。
總、總之,那些機器除了製造棒子之外,據說還有許多作用,可以製造出許多不得了的東西。
隨後,那些“不得了的東西”沒有人看到,大多數度過了春耕的農忙時節之後的百姓們,卻都以服勞役或僱傭的方式,跟著“神明眷顧之人”建設了許多“有點不得了”的東西,據說是叫“工廠”。
這些百姓並不瞭解“工廠”和“作坊”除了大小之外到底有什麼區別,他們只知道這些“磚廠”、“水泥廠”、“木材廠”、“玻璃廠”、“陶瓷廠”、“紡織廠”、“化肥廠”、“鋼鐵廠”、“化工廠”、“農業機械廠”什麼的,都是大量生產某種生活中常用的東西的。
現在,大部分“工廠”還沒有任何產出,有一部分“工廠”只不過是平整了一下土地,根本連一間草屋都還沒搭起來,就這樣在那裡撂著。
不過“水泥廠”卻已經生產出了一種十分好用的灰色粉末,只要和沙子、小石子混在一起,加水攪拌,很快就會凝固成石頭,在凝固之前還可以被抹到地面、牆上,形成一層石頭的地面和牆壁。
而且,那個來自天朝上國的美男子還將上好的鋼條編織成網,與水泥和砂石凝固在一起,製成了“鋼筋混凝土”,然後指揮大家利用這些“鋼筋混凝土”在阿賀野川剛出山的一條支流上建造了一個攔河大壩。
這個攔河大壩不僅可以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據說還能夠帶動“水力發電機組”產生“電”——就是打雷時在天上發出刺眼光芒的那個“閃電”,而“工廠”之路的那些神明賜予的“機械”,就是靠著電的力量運轉的。
另外,據說這個“神明眷顧之人”還製造了名為“蒸汽機”的神物,只要在一個盛著水的巨鍋下面不斷添火,就可以讓“機器”運轉起來。
如果沒有柴火可以燒的話,另外有一種讓人騎在上面不停地蹬“腳踏板”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帶動“機器”,但只能帶動很小型的“機器”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