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拿��希�〉撓Ω檬槍藐骯��
後來李元吉這臭小子,沒有隨大軍南下,而是留守晉陽,他接了李老大的班,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同時還加了個鎮北將軍這麼酷的軍銜。
這樣,李淵的領導班子就建立起來了。獨立的政治、軍事組織的建立,為義軍西進關中,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李淵還規定:凡是一起參與起義的人,通稱為義士。多麼鼓動人心的稱呼!
另外,還有一項政策,更能體現出李淵的高明之處。
附近,前來歸順的起義軍日益增多,其中有一個叫郗士陵的草頭王,只帶著幾千“雜牌軍”來碰運氣,很不好意思地前來投奔。
一般看到這種隊伍,最多給點稀飯吃,給點冷水喝,打兩個哈哈,就給打發走了。李淵不,他還相當地重視,相當地器重,引郗士陵為鎮東將軍,封為燕郡公,置鎮東府,讓他招撫山東郡縣。
真是不敢相信,沒飯吃的那麼多,在路上隨便抓都一大把——郗士陵直後悔,怎麼不多拉幾支這樣的隊伍來呢,搞不好,還可以封個宰相做做嘛。
這一新聞迅速被傳遍四方,為李淵贏得了愛才如命、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前來投奔李老大的人,更是像趕集一樣,忙得李淵登記的冊子,都連連告急,印都印不過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誓師!
一時間,“要做官,找李淵!”這句話,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人們在路上碰到,問的第一句話,不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做了嗎?”(呵呵,不要誤解,不是做那事。)
對農民起義軍,採取招撫政策,吸引他們加入“李家軍”,是李淵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他高出對手一籌的高明之處。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直是李淵的基本策略,這也為日後唐朝的建立,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從後來事態的發展,可以看得很清楚——這也如同一個公司,有時候,收購自己的競爭對手,遠比在市場上與他拼死搏殺要好得多。
7月5日一大早,天氣很燥熱,李淵身披鎧甲,騎著高頭大馬,率領3萬將士,打起迎風飄揚的赤白旗,在晉陽誓師。李淵慷慨激昂地宣讀了誓文,讚頌楊堅,痛斥楊廣,並闡明瞭起兵的宗旨和立代王為帝的“偉大意義”;同時,向各郡縣釋出檄文,以爭取更多的支援。
大軍隨即啟程,向關中進發,留李元吉鎮守晉陽,作為義軍的後備基地,西突厥的好朋友阿史那大奈,也率部隨李淵出征,大軍出發,直奔長安。
為了唐朝的建立,李淵帶領他的“李家軍”,義無反顧,一往無前!
在太原首義中,李淵還是起著主導作用的,他雖不及李世民這般鋒芒畢露,但在那種環境下,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是必不可少的。
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都貶低李淵在晉陽起兵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把這些美妙的光環,幾乎都戴在李世民同學一個人頭上,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所以說,李淵實在是比竇娥還冤。
當然,李世民在晉陽起兵中,也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他們父子兩人,就如同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牛人,一唱一和,同心協力,才有了大唐帝國創立前的一幕幕精彩故事,這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拉一個,打一個。
我們的唐國公,就要向長安進軍了。他要帶領一群滿腔熱血的“革命者”去創造歷史的奇蹟!
偉大的唐朝,就這樣,在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漸漸拉開序幕,露出她燦爛的笑容,並且逐漸變為現實。
前途是難以預測的,可是,只要還有希望,我們就應該以非凡的膽略和智慧,去搏上一搏,讓夢想變成現實,因為,命運是你自己去創造的。
李淵和李世民,作為大唐帝國的開創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讓我們時刻緊隨他們父子,進行“追蹤報道”,一同去開創偉大的唐朝。同時,也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個鏡頭:52歲的李淵,在公元617年7月5日,帶領著一群嚮往新生活的“革命者”,踏上了建立大唐帝國的偉大征程。
這是一群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滿懷崇高的理想,向未來奔去!
大軍浩浩蕩蕩開出晉陽,李建成、李世民則分別統領左右兩軍,沿著汾水,一路南下。
不錯,有氣質!
傍晚時分,大軍在清源宿營。
義軍在此安營紮寨,放牧戰馬,命令強壯的兵士休息以養精蓄銳。老弱士卒則去砍柴做飯和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