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子拎到了高空,然後把拉抬資金一撤,換手又去炒下一股了。拉抬資金撤出時難免會引起一些震盪,但主力不在乎這一點空間損失,因為拉抬時已經打出了富裕空間。拉抬資金撤出後建倉資金再慢慢出。這樣在一輪行情中,一筆拉抬資金可以拉起幾隻票。主力這樣做起來就頗有些組織戰役的味道,先做誰,後做誰,由誰來啟動拉抬,由誰來跟進,由誰來掩護撤退,都安排得井有序。由於拉起來以後還要撤出去拉下一隻股票,因此拉抬必然比較快,散戶能跟上這種有實力的主力是最好的。
主力資金分配和股價走勢有什麼關係?
主力如何分配資金決定了股價的走勢。籌碼鎖定多的股票,主力不利用短期波動掙錢,所以沒有短線的暴漲暴跌,盤面上多是小陰小陽沒有震盪的向上走。主力不打底倉的股票,由於把全部資金用做短線炒作,故拉抬資金充裕,漲得迅猛有聲勢,但“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來得快去的也快,經過一段長時間再看,則漲漲跌跌還在原地沒動。倒是前一類短線漲跌並不迅猛的股票,一段時間下來,可以累積相當大的漲幅。
大部分股票處於中間價格。主力要把價格炒上去,受限於控盤能力,不能直接拉抬,就有必要採取一些技巧來調動市場力量,借力使力,以少量的資金把盤子拉上去。所以有時盤面上會出現相當標準的技術形態,這是在號召大家跟著抬轎。
主力的建倉量也決定了股價上升最終的目標位,前面討論過,隨著股價上漲,未鎖定流通市值變大,控盤困難增大,限制了主力炒作的最高目標位。如果鎖定籌碼多,主力可以向上開啟較大空間,目標位可以高一些;如果建倉少,則目標必須低一些。那種建倉較少目標位也較低的主力,靠建倉倉位獲利受限,而控盤上分配了大量資金不能白白操作不獲利。這種股票就會成震盪向上的走勢,主力不僅要掙大錢還要利用每一次震盪掙錢。
總之,主力建倉多鎖定的籌碼就多,則短線波動少,上漲平穩,以中長線趨勢為主,上漲空間大;主力建倉減少鎖定的籌碼就少,則上漲過程中短線震盪成分增加,中長線上升趨勢趨緩,邊震盪邊上升;主力倉位更少,則以短線震盪為主,長期看來根本不上漲。對不同性質的主力要採取不同的策略分析。
(五)控盤過程
1.打壓
為什麼在下跌之前經常出現拔高?
觀察大盤和個股走勢常常發現在見頂之前出現一次快速拔高的動作,然後一路下跌。在指南針證券技術分析體系中把這種走勢稱為“瘋牛”行情,“瘋牛”出現往往預示一輪行情的結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瘋牛”走勢之後一般很快出現下跌,價格在頂部呆的時間很短,對散戶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獲利機會,但對大資金來說,是不能指望在這個價位上出太多的貨。所以主力指望把貨全出在這個位置是不現實的,把倉位都留到這個時候是危險的,因為漲的過程中拉抬是需要花錢的,如果在頂部沒有充分出貨,就只好在下跌過程中出貨,而一下跌買盤會變少,還可能出現其他人跟主力搶著出貨,出貨變得更困難,這樣對主力來說是很不利的。
其實很多主力的股票在拔高前會先出現一段橫盤或上漲趨緩的走勢,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有出貨跡象。所以主力在最後拔高前已經賣出了相當多的倉位,到拔高時倉位所剩不多,拔高不拔高主力都已經收回了大部分利潤。所以,拔高的目的並不是主要為了更多的獲利。
所謂“千拉萬抬只為出”,出貨是控盤的中心問題,只要有錢誰都能買股票,誰都能把股價拉上去,但會進不會出是掙不到錢的,出貨才是控盤最見水平的地方。主力穩妥的出貨手法是在股價漲到頭之前還有相當的上漲空間時就開始出貨。理想的出貨情況是在出貨以後股價仍然跌不下去,這樣主力可以走的比較從容。預留一定的上漲空間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散戶拿了股票認為未來一定能漲,就不會急於丟擲,這樣股價就不會下跌,使主力可以從容出貨。可當主力出貨出得差不多時就不是這樣了,股價跌不下來主力不能重新建倉炒作,而且留下的空間多了,空間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主力也不甘心。
因此,主力的拔高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利用這個空間在高位上剩下的貨賣個好價錢;二是為以後的打壓做準備。此時的上漲往往是快速的拔高,從而引發衝動的跟風盤,股價拉起來比較省力。而且拉高持續的時間短,就算當時的成交量比較大,花費的拉抬資金仍然比較少。由於高位難穩,要快拉快出,所以股價會在高位的某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