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人的制度。
但是在選人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有一些基本約束。為什麼教員的選拔要公開招聘?因為我們創造的是知識,知識不是以單位為評價範圍的,而是面向整個社會的,你不能說我在我們單位是最好的,我就應該提教授。如果你們單位所有的東西人家二十年前就做了,那要你們幹什麼?沒有用。所以要用公開的方式,到整體學術市場上去選人,看你是不是有這個能力擔任這個職位。前面講的學術成果資訊的透明化也提供了這個可能。一個教授有沒有成就,學術界都有雜誌,有學術會議,大家都是看得見的。學術市場是很透明的,一個統一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你是一個優秀的教授你就是優秀的。這和企業不一樣,你在這個企業是很優秀的員工,但是到了另外一個企業可就不一樣了。就像結婚一樣,一個媳婦可以跟這個人過得很好,換個人可能就過得不好了,你不能說哪個媳婦好哪個媳婦不好,一個人和誰結婚,有一個適合(match)的問題。但是學術市場不是這樣,一定是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這樣我們學術界就要建立一個外部市場而不是一個內部市場。企業晉升以內部市場為主,大學一定是以外部市場為主。企業的老總通常是慢慢的,一步一步提升上來的,大學不能說我只從一個入口處招人,然後一步一步來提升。教授、副教授和講師都是從外部招聘的,這是選人的開放性。
不升即走(up�or�out)這種制度,是學校對教員提出的要求,也是學校對教員做出的不埋沒優秀人才的承諾。為什麼呢?比如有三個人,一個比較年輕,你就晚兩年提拔,先提不太優秀但年齡比較大的、呆的年頭長的、關係和你好的,但是這樣的話,優秀的人就要走了。正是因為他要走,所以你不能不提他,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承諾(mitment)。有了這樣一種制度之後,你就不能放著優秀的不提而提升不優秀的了,提升的標準就會改變。這就是up�or�out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原來我是優秀的,你不提我,我還是在這裡待著,等幾年就是了。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先提後提關係不大,教師的上進心就沒有了,只剩下熬年頭的耐心了。但是現在我是優秀的你不提我,我就只好走了,就會造成優秀人才流失。所以要想真正辦好大學,放著優秀的人你就要把他提上來。這個承諾是對領導階層而言的,是對學院領導的一種限制。有一個優秀的人,要麼你讓人家走,要麼你就得提,假如說你還負隅頑抗,還是堅持不提好的,你的大學管理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大學不能選出一個公正的院長,那這個大學是要完蛋的。新制度對整個管理,對院長、系主任的行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過去誰都可以混著當院長當系主任,以後就不成了。我們就是要改變這一點。
我還要補充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我一輩子當一個講師不行嗎?為什麼要我升教授,升不了就得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明白我們大學的目的,我們選老師的時候,目的是選一個優秀的學者,講師、副教授都只是一個過渡,是一個試用階段。如果一個人進來之後當了五六年講師都不夠資格當一個副教授、教授,那就說明我們已經選錯人了。這和企業不一樣,企業裡工作性質是固定的,秘書就是秘書,我不能說秘書沒有提拔就不讓他當秘書,因為我要的就是一個秘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對我們大學裡面的職位理解的膚淺。他不知道他在這個位置上的目的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大學使命,不知道究竟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教授。如果你只能做講師的話我為什麼要招你呢?我招你是期待著你成為一個優秀的教授,優秀的學者。現在已經證明你失敗了就沒有必要在這個位置上繼續留下去了。這就是一個大學的理念。
1。6 為什麼不能近親繁殖?
為什麼不能近親繁殖?
與這個相關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一個優秀的大學一般是不留自己的學生的,當然你要是真優秀的話以後還可以回來。為什麼要限制自己的學生留校?大家都知道科學研究一定需要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如果都是一個思路就不可能進步,所以要防止近親繁殖。這一點我越想越覺得偉大,它對中國整個教育制度的影響遠遠沒有被我們好多人認識到。好比
學術自由,這是學術界經常討論的問題。大學必須有學術自由,但問題是對學術自由的一個很大的限制是來自於學術組織本身!什麼情況下一個學者在院系裡敢於直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個有權威的人坐在那裡,如果你承認他的絕對權威,你就不會去挑戰他;如果這個權威的人就是你的導師,你就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