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了一個嚴重的“政治事件”。這就給了善於玩弄政治的嚴嵩以操弄的空間。他採用的方法,不是將自己撇清,而是將一缸子的水都攪渾,讓嘉靖皇帝產生了一種錯覺:山雨欲來風滿樓啊!一項巨大的政治陰謀,一場殘酷的###,將要揭開序幕了。
因此,楊繼盛的失敗,不在於是非對錯、力量大小,而在於他對政治的敏感性不夠。拿錯了“鑰匙”,自然就打不開那扇門。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報捷
在清朝,地方官員們“山高皇帝遠”,要想讓皇帝記住他們的名字都不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眼有加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但“聰明”的官員總有辦法,這個辦法不是怎麼去立功,而是去搶功,其中有一招就是——報捷。
乾隆年間,首席軍機大臣傅恆之子福康安,十六歲那年奉旨微服巡視山東。在棗莊一帶,查獲擒拿了為患山東多年、官軍數次清剿都無可奈何的響馬蔡七一夥。當地知府對蔡七多年來為害鄉里的惡行不聞不問,也沒有本事對付,但搜刮地皮倒是他的強項,每年都專以此為名,向百姓徵集大筆的“治安費”。
當福康安帶著二百個衙役去擒拿蔡七時,知府大人覺得這個少年親貴“初生牛犢不怕虎”,肯定會碰個大釘子回來,於是消極配合。沒想到自幼就跟父親學習軍事的福康安真是少年奇才,用疑兵之計給匪幫造成了巨大壓力,並促使他們內訌,結果匪眾自縛蔡七來獻。大清一朝,對於軍功的賞賜是很重的,這位知府大人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一聽聞勝利的訊息,他的報捷奏摺就發出了。
這樣的軍報當值軍機大臣不敢怠慢,立即就跑去向乾隆皇帝報喜。乾隆聽到後笑逐顏開,待翻看這位知府大人的奏摺,先就誇了一句“好字”。這份奏摺寫得跌宕起伏,福康安的功勞他固然不敢隱瞞,但重點是把自己寫成了一個積極籌劃、親臨現場、身先士卒、妥當善後的事實上的功臣。他讓朝廷產生了這麼一種印象:此戰當然是在福康安的主持下取得的勝利,但福康安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又是尊貴的皇室宗親,他的功勞可能也就是象徵意義上的。真正親臨前線做實事的,恐怕還是這位在基層幹了多年的知府大人。只有他才有經驗、有能力辦成這樣的事情。
乾隆皇帝誇獎了福康安。但這種誇獎就像一個長輩誇獎自己的子弟一樣,主要還是精神上的肯定,官位、物質上的獎勵一概沒有。當然,福康安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親貴子弟,以他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也不在乎這個。但令他氣惱的是,蔡七為禍多年,本應是那位知府大人的責任,結果他姑息養奸不說,還以此為名魚肉鄉里。而自己決心除害的時候他非但不配合,還有意看笑話。等剿匪成功了,他就憑著比自己先寫了一篇報捷奏章,就升了官、發了財。照這樣下去,大清朝還有公理嗎?
但高明的福康安回來後對這個事兒提都不提,而是蒐集了一大堆這位知府在當地私準富豪鄉紳開挖官徵礦地,從中收取鉅額賄賂,並蔡七匪眾混雜在礦工中間,平時以此為掩護,時機成熟便聚眾放搶的證據口供。
朝廷立即派大臣雷厲風行地查辦起來,這個案子證據確鑿,要查實並不困難,關鍵是再順藤摸瓜下去,就很自然地牽出了那位知府大人在剿匪一事上的表現和起到的作用,還原了事情的真相。他的父親傅恆和乾隆皇帝欣慰不已,從此再也不動不動就訓斥福康安是“趙括”、“馬謖”了,放心地讓他獨立辦差。福康安最終成為了乾、嘉兩朝的一代名將。
【指點江湖】
這個世界上,有人立功,也就有人搶功。他既然敢搶,那就肯定是有備而來的,你要和他對搶,就正好如了他的意了,對於他來說,大不了一拍兩散,誰也落不著,反正他也沒損失。
如果福康安是一個紈絝子弟,他可能會立即去向父親撒嬌,向皇帝申訴。可問題是不管是傅恆還是乾隆,都企盼他能成大將之材,平時不但不過於嬌寵,反而對他敲打甚嚴。而且他們也不太相信福康安能夠自己立下這樣的功勞。這時候,他要去又哭又鬧,兩位長輩反而會認為他恃寵生驕,要向下面的人找麻煩。
年僅十六歲的福康安在政治上的成熟簡直令人吃驚,他這招避實擊虛、連削帶打,自己不發一言,朝廷自然還了他的清白,而那些妄圖從他手上搶功的小人,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敲山震虎
清乾隆時期,兩江總督尹繼善奉命剿除“白蓮教”匪患。任務佈置給江蘇按察使具體負責,可這位按察使把工作丟到了一邊,而去陪同一位王爺的小舅子到江南旅遊。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