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大討論。由頭是視察過華為的上級領導,都稱讚華為的文化好,可是任正非逐漸發現,幹部員工也常把企業文化這個詞掛在嘴上,但到底企業文化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於是由宣傳部出面組織了幾次企業文化辯論會。辯論下來人們才發現,原來任正非贊同的觀點往往與多數人不同。比如,有創業者提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觀點,就被任正非批為封建意識。不少幹部員工都很困惑。相信這件事對任正非的觸動是巨大的。應該說,一開始任正非急於解決的還只是營銷問題,因此,指派當時的營銷副總張建國與彭劍鋒等教授聯絡,邀請教授們做顧問,提供管理諮詢服務。當時,彭劍鋒幾位教授正在為其它公司做諮詢,對華為的邀請並未足夠重視。為此,張建國在兩天之內一連給彭劍鋒打了20多次電話,後來又多次跑到北京彭劍鋒的家中。彭劍鋒被張建國的真誠、執著感動,最終接受了華為的邀請。  
與俄羅斯的大國夥伴關係
1996年,葉利欽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與###主席就建立和發展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加強兩國在各領域的雙邊合作進行會談。宣佈兩國將發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確定兩國發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任正非馬上捕捉到這一國際關係變化中隱藏的商機,加快與俄羅斯的合作。1997年4月8日任正非親赴俄羅斯的軍工重鎮——烏拉爾山西麓的烏法市,出席華為與俄羅斯的合資公司貝託華為的簽字儀式。回國後寫下了一篇分析美、俄、中三國關係的文章《走過亞歐分界線》。文中寫道:美國在蘇聯解體前曾經許諾,要給以幫助,但是他們沒有兌現。他們又向俄推薦了休克療法,使俄的經濟一潰千里。他們總是給你誘餌,讓你改變一些政策,當按照他們的要求改進了一點,然後他們又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不斷地逼你,始終得不到美國“真誠”的幫助。美國天天標榜自己這麼好,既然真誠幫助俄羅斯,那麼,北約為什麼還要東擴?北約是針對華約而存在的,華約沒有了,北約也應隨之消失,使各國的武裝力量都縮小到以自衛為主,世界的和平就有望來到。北約進一步東擴,就是瞄準俄羅斯的,乘著他困難之際排擠它、消滅它,使之變成美國的附庸。美國的戰略從來沒有動搖過,包括挑動日本、遏制中國、支援###、製造###、挑動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矛盾。都是它想獨霸世界的企圖體現。時好時壞的中美關係,是它的需要,並不代表它的醒悟。美國永遠不會希望中國、俄羅斯強大起來,俄羅斯廣大人民已有認識。俄羅斯民族是自尊很強的民族,一旦強大起來,美、蘇還會對抗的,所以美國不會真心幫助他們。因此,有一部分人民願意加強與亞洲的合作,特別是與中國的合作。他們認識到北約東擴,使俄羅斯受到西方的壓力。日本對二戰的曖昧、右翼勢力策動的釣魚島事件、###,都使中國受到美國遏制政策的壓力。這種來自東西方的壓力,使中俄靠得更緊了。……一切擁有中國品牌的優秀企業,都應到俄羅斯市場上去一顯身手,在優勢互補的條件下,促進中俄友誼,使美國獨霸世界的野心不能得逞。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一個開放的經濟,必須建立在穩定的國際政治關係基礎上,才能取得長久的發展。中俄兩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必然選擇,為兩國企業搭建了廣泛合作的平臺。任正非從國際政治的高度看待國際市場,是非常深刻的,在國內企業家中是超前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年磨一劍——進軍美國
目前,國內企業“走出去”有兩種模式,一是走發展中國家的低端市場,多數企業採取這種模式,因為跨國公司在這些國家的力量比較分散;另一種是直接打高階市場,比如海爾。華為初期採取的是第一種模式,但是迅速介入第二種,幾乎達到同步。目前,在歐洲,華為已經小有名氣,他們的STM?64光傳輸系統2000年成功應用於德國PFALZKOM本地網和BERLI都會網路。2003年3月初,又與法國LD公司簽定了DWDM國家幹線傳輸網合同。華為的成功拉開了中國高階光網路產品規模進入歐洲等發達國家電信市場的序幕,標誌著國產光網路產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於美國這個超級科技大國,華為更是“覬覦”已久。 早在1993年,華為就在矽谷建立了一個晶片研究所。1999年,他們像國際上所有的大企業一樣,在美國的通訊走廊達拉斯開設了一個研究所,專門針對美國市場開發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