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二)企業的資產
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對資產的定義是:企業因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計量的意思就是在會計賬上記錄資產值多少錢。在市場經濟時代,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產品的價格也在不斷變化,這給資產計價就帶來了困難。8月採購的電腦是8000元,到12月此電腦的市場價只是5000元了,那麼會計賬簿的計價要不要調整呢?8月採購的銅棒是每噸5800元,同年的12月銅棒已是每噸18000元了,那麼原材料漲價如此之高,會計賬簿的計價需要調整嗎?
這些問題,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作為實際成本,目前可供選擇的計量方法主要有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價值、可變現淨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
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資產類裡面,可以看到兩類,一類叫做流動資產,一類叫做固定資產。資產類裡面主要分析的是資產的變現能力,即變成現金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在資產裡面變現能力的首選是流動資產,流動資產裡面的專案又根據變現能力的程度來排列。現金的變現能力最好,銀行存款加現金,就構成了貨幣資金,貨幣資金的流動性最強、贏利性最弱;其次是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要看它佔銷售額中的比重是不是很大;第三個要關注的是存貨,存貨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其變現能力受市場影響,存貨的準確也影響利潤。下面,我把資產負債表中資產上面牽涉的專案分別闡述一下,因為這背後潛藏的管理問題很重要。
1�貨幣資金
一般說來,貨幣資金的存量不要過大,只要能夠應付正常的經營活動就可以了。貨幣資金的大小因企業經營的方式而不同。比方說,貿易公司可能存量資金比較大,製造型企業可能會小一些。這同時又跟企業的淡季和旺季有關,貨幣資金的備貨量、儲備量直接跟企業經營的短期經營方式結合在一起。貨幣資金的管理關鍵是加快它的流動性,保證存量以應對需求。
洋人飲料公司會計的辦公桌上收了三張支票,沒有拿到銀行去兌現。這裡的問題是,收到客戶的支票,就是收到了客戶的資金嗎?這位會計人員認為是收到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收到支票只是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