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1)
序一 郭鳳蓮/1
序二 陳明珠/3
引子 爺爺,你在他鄉還好嗎? 5
第一章 青年時代(1914年-1952年) 11
第一節 苦難歲月 13
1914年農曆正月初一,在小南山村的一個土窯洞裡,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個男娃兒呱呱墜地……給他取名“金小”,官名按家譜定為“陳永貴”。
第二節 三十而立 25
女孩知道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睜著那雙大眼睛眼巴巴地看著他說:“大哥,你救我一條命,把我帶走吧!”
第三節 執掌大寨 33
1952年冬天,他當了省級勞動模範,開始邁出爭先進當模範的第一步。大家一致同意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第二章 創業之路(1953年-1963年) 41
第一節 搬山造地 42
如此艱苦的勞動,練就了一雙雙“鐵手”,他們的手掌上凍裂了許多深深的血口子……第二天干活時裂口還沒癒合就又撐開了,新開的裂口不再是開在肉上,簡直像是在鋸子上開了齒,這樣的裂口用膠布已經粘不住了,只能用針線才能縫住……
第二節 科學種田 59
經過多次改造,大寨田成了穩產高產田。這種田保土、保水、保肥,抗旱能力強,用腳踩下去,有一種鬆軟軟的感覺,好像是踩在厚海綿上一樣。農業部總結為“海綿田”,並在北方普遍推廣。
第三節 實踐出真知 69
只見賈進才蹲在地上,含著菸袋在對石殼子說話:“你倒是擰筋頭,偏偏遇上我這磨纏頭,不信整治不了你。咱就要和你拼到底,看看到底是你硬還是我硬!”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 115
繞村到半路時,一位幹部在路旁的莊稼地裡認出了他家的豬,低聲說:“老陳,你家的豬……就算了吧?”他沒說話,邁開大步直奔大隊的庫房,幾位幹部在後邊跟著。到了庫房,他提上鬥,乾脆地說:“走,到我家裝玉茭去。”社員親眼看到幹部在動真的,從此再也不敢佔集體的便宜了。
第五節 國難顯忠良 121
會後,他一直悶悶不樂,心裡憋著氣……見到省、地、縣的領導幹部,他總要提一個問題:“老實人是不是吃虧?”
他們踏踏實實的勞動帶來了巨大豐收,實實在在的超額賣糧再次讓大寨脫穎而出。1959年,他應邀參加國慶十週年慶典活動,並在天安門觀禮臺上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
第三章 政壇沉浮(1964年-1979年 ) 133
第一節 大寨精神 134
這場大暴雨下了整整7天7夜!大寨被洪水蹂躪得泥濘不堪,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他用樂觀的態度給大家鼓氣:“人在就是大喜!山是人開的,房是人蓋的;有了人就甚也不怕,有了人,一切都會有的!”大寨人沒有要國家一分錢救濟,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年底“三不要和三不少”口號完全兌現。
第二節 走向高層 152
他不看演講稿,娓娓道來。用那獨特的充滿太行山鄉士氣息的話,講了整整四個小時,沒有重複的地方。
毛主席聽到這裡,饒有興趣地問:“陳永貴是哪幾個字?他識不識字?”陶魯笳在紙條上寫了“陳永貴”三個字,說:“他42歲掃了盲,今年50歲了,現在能讀報,還懂得什麼叫邏輯……不久前陳永貴在太原作報告,趙樹理聽了很佩服,對我說:“陳永貴的講話沒有引經據典,但他的觀點完全合乎毛澤東思想和辯證法……”
第三節 農業學大寨 161
來大寨參觀的人最高潮的一年共375萬多人;平均每天達一萬多人……一個僅有三百多人的大寨,山上山下、田間村落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郭沫若逝世前,留下遺囑將自己的一半骨灰撒在大寨的土地上……作家孫謙的骨灰也撒在了大寨,為後人留下了一個複雜和疑難的文化課題!
第四節 從政小記 189
他的官職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從擔任大寨黨支部書記,到後來同時兼任昔陽縣委書記、晉中地委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這在中國政壇上是罕見的。
周總理招呼他坐下,開口就說:“這次找你來,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準備,當國務院副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