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取所需。而就在各種不同的爭議中,影片的總票房已經衝破了一億美元,當所有人回過神來看到這一個恐怖的數字後,都想到了它的成本……成功或者失敗,再辯論還有意義嗎?
就在《女巫泰戈爾》在歐美熱映的時候,蘇菲已經和黛比拉。崔茜來到了義大利,開始了她的威尼斯之旅。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是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而蘇菲對它的印象有兩個,第一個當然是那無處不在的水,而第二個就是威尼斯電影節……事實上,《女巫布萊爾》已經定下來要送展了,只是這一工作由公司運作,蘇菲只作適當的配合就行了……一個十五歲的女孩,簽字都沒有多少說服力的,還是讓那些有能力來做的人完成,她負責監督和驗收成果就是了。
將行李箱扔進酒店的房間,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挎著一個小包包,揹著畫板,然後帶著照相機衝出來,乘坐那種叫做‘貢多拉’的小舟,遊覽威尼斯……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風光十分特殊。有些水道比衚衕還要狹窄,兩條船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而居民們的船庫就建在底層。在這種水道上航行,別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卻是在山洞裡無法體驗的樂趣。
在河上游覽、拍照,那些各種各樣的石橋和木橋,是不可缺少的景緻,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也不妨礙行船,反倒是平添了許多樂趣。除了橋下不時往來的貢多拉之外,那些海鷗和鴿子同時出現在橋面上的情景,恐怕只有在威尼斯能夠看到。
搖舟的是一名老年男子,他的脾氣很好,似乎總是笑眯眯的,很樂意解答蘇菲的各種問題,有的時候還好心地告訴她哪個地方的景緻最好,蘇菲為他畫了一張素描,老人眉開眼笑的收下了,然後將她們載到利亞德大橋。
利亞德橋,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徵。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非常漂亮。
蘇菲在拍了幾張照片之後,讓老人將船停在距離大橋不遠的地方,開始一筆一劃的勾勒這府大橋……這幅名叫《利亞德橋》的油畫,後來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第二百一十三章 威尼斯(二)
乘坐貢多拉也是按時計費的,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那幅人物素描的原因,老人最後告訴蘇菲,畫畫的時間不收錢,因為那是支援她的藝術創作。
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
船伕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划船的時候,船伕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貢多拉在蜿蜒的河道中輕快的行駛,兩旁是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耳畔不時響起從教堂傳來的唱詩班的讚美詩……一直到夜色將臨,將所有的膠捲都拍完了,二人才返回酒店。
黛比拉。崔茜回到自己的房間之後,蘇菲也立即忙碌起來,那幅《利亞德大橋》還需要潤色一番,還有一些素描的底稿……
第二天依然是一個晴好的天氣,蘇菲和黛比拉。崔茜大清早吃晚早餐就出了酒店,前往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總督宮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
二人一路來到聖馬可廣場,在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西側的圓柱上是威尼斯早期的守護神狄奧多,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