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錯過的話。那可就太可惜了。”
波特貝羅路跳蚤市場是倫敦乃至英國最有名的露天市集。地處諾丁山區域,每週六的波特貝羅路古董市場吸引了大批人潮。從剛出廠的年輕貨品到祖母級的古董,波特貝羅路跳蚤市場這樣的倫敦市集絕對能讓不同民族、不同愛好的遊客滿意。
波特貝羅路跳蚤市場實際上由3個不同的市場組成,只有在每週六這3個市場才全部開放。市場中有上百個攤位,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從羅馬時代到20世紀60年代的應有盡有。向北繼續走,過渡到一個主要為當地老百姓服務的食品市場,主要銷售各種蔬果、魚肉、乳酪等食品,不妨在這裡買點零食吃。走到最北端的則是位於西路(westway)高架橋下的二手貨跳蚤市場了,每逢週五和週六。這裡便會異常熱鬧,小販們兜售著各種各樣的商品。
而對於外國遊人來說,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這裡的古董市場。她們來到這裡之後。才知道門德斯所說的熱鬧果然是名不虛傳。一條街道看過去,盡是人頭攢動,簡直是匯聚了世界所有膚色的人種,而且蘇菲還看到了不少的亞洲人,只是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人。
說起來。跳蚤市場這個名詞,實際上就是起源於西方。早期的英國人經常將自己的舊衣服、舊東西在街上賣,而那些舊的東西里時常會有跳蚤、蝨子等小蟲子。雖說人家有一個專門的片語,但是中國人比較省事,形象地直譯成為跳蚤市場。
當然,發展到現在。這裡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舊貨市場,尤其是那些古董,更非僅僅是舊貨那麼簡單。只是這個時期,中國的古董還不像後來炒得那麼厲害,遠沒有歐洲的古董吃香。
“前段時間有人說是在這個市場上的舊衣服裡發現了一塊不完整的海盜藏寶圖,結果這裡的一些十八世紀款式的服裝大賣而特賣。”門德斯說道。
“那藏寶圖收集全了嗎?”芳妮感興趣地問道。
“一個笑話而已。”門德斯搖搖頭,眾人也都笑了起來。
“不過。在這條街上,倒是有人真的買到過金幣。雖然不是很珍貴,卻也不錯。不過,銀幣就比較常見了,不太珍貴。”門德斯信手指了指旁邊的一個賣錢幣的攤子。
果然,那個攤子上有各種各樣的錢微,甚至還有為數不少的中國古錢。不過,那些歐美的古幣都分門別類的放在一個個盒子裡,而中國的古錢幣數量最多,有的都鏽在了一起。
“主人,這裡面真的有好東西?”小薇突然說道。
“嗯?真的有金幣?”蘇菲訝然問道。她能夠認出有不少是真正的銀幣,但所謂有金幣就值得商榷了。
“那些歐洲貨幣也算是古幣,但都是些大路貨,不值錢。但那個形似假山的中國古錢當中,有一枚大齊通寶,絕對是好東西。”小薇肯定地說道。
“那我倒要看看了。”
蘇菲當然不會直奔那坨古幣,而是好奇地指點那些古幣,然後順口問那個攤主:“這些錢幣怎麼賣?”
攤主很熱情,雖然知道這些人未必真的會買,但依然一一介紹了那些古幣的售價。
“媽,這幾坨錢幣的形狀很有趣!你看這個,像座小山,那個像匹駱駝……”蘇菲裝作對那些錢幣很感興趣的樣子。
這小東西又搞什麼鬼?
蘇雅茹可以肯定女兒並非對這些形而上學的所謂藝術造型感興趣,但知道她肯定是要買其中的一件,便故意搖頭道:“這些舊錢有什麼好看的,你要買一、兩枚玩玩還形,要這麼一大堆幹什麼?不行!”說著就要拉著她離開。
“我就要……一個,就那座小山,媽,求你了!”蘇菲擺出一副哀哀切切的模樣,看著旁邊門德斯等人大掉眼鏡……你還能演得再真一些嗎?
“就一個?”
蘇雅茹猶豫了一下,才轉向攤主,“那個多少錢?”
“50英鎊。”早已經急得不得了的攤主脫口而出。
“太貴,不買了。”蘇雅茹直接變臉,拉著蘇菲就要走。
蘇明德等人的臉上都露出很不屑的神色,紛紛的轉頭它顧……可憐的攤主以為是自己被鄙視了,連忙主動降價,“45……不,40英鎊。”
“10英鎊。”蘇雅茹來了一個讓攤主大吐血的價格。
“35英鎊。”
……
最後,這坨錢山以18英鎊成交,攤主手裡攥著那18英鎊,一個勁兒的用衣袖抹腦門子……他被蘇雅茹母女砍得滿腦袋是汗。
“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