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介紹超市,而禁止擁有私家車的決定也將在79年初取締。
這一年還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名詞:“補償貿易”。珠海前山公社根據與澳門客商簽訂的補償貿易合同建設起羊毛衫廠和手袋製品廠。合同規定,裝置從澳門引進,資金由客商提供,工廠在投產後用收入的加工費分期償還。預計兩年內可償還全部機器裝置的資金。補償貿易方式後來被很多創業初期資金有限的民營企業家借鑑和使用,尤其是匯源集團的朱新禮,用的更是爐火純青。
春風能夠拂面沉醉,春風也能夠使人清醒。最先感受到時代的召喚,是出類拔萃者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1978年,一個動盪卻叫人有換了人間感覺的轉折期。
也正是這一年,中國人從近乎癲狂的政治狂熱中漸次醒來,貧窮猶如芒刺穿透復活不久的肌膚,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儘管當時無人知曉,這會把中國帶往何處,更無人能夠想象得到,接下來30年的中國,繁榮程度會遠遠超過其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盛世。而在這樣的盛世之下,中國的非公經濟將得到聞所未聞的躍進式發展,浩浩蕩蕩,無可阻擋。
年度延伸人物:時代偉人*
1978年是中國時刻。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向光明邁進。在新的領導下,中國結束20年的政治動盪,邁步向前,追逐民族復興的夢想。*在其中,舉足輕重。
尼克松在《超越和平》中認為,“一般來講,出色的革命領袖都不是優秀的國家建設者。革命領袖必須摧毀舊體制,國家建設必須建立新體制。”毫無疑問,*除了是一名優秀的革命領袖,更是一名出色的國家建設者。 。。
1978:光明的中國(12)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人的核心,*設計並參與改革開放的歷史程序,拉開了中國經濟奇蹟的序幕。但是這個奇蹟的起點,是他屢遭*的*。十年浩劫,*幾度沉浮,但從那時起,我們就已經看到了他改革思想的閃爍:
1962年7月7日,*在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上,主張使包產到戶合法化:“生產關係究竟以什麼形式為最好,恐怕要採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採取哪種形式;群眾願意採取哪種形式,就應該採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現在看來,不論工業還是農業,非退一步不能前進。你不承認這個退?農業不是在退?公社不是在退?公社核算退為大隊核算,大隊核算又退為生產隊核算,退了才能前進。” “現在要恢復農業生產,也要看情況,就是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採用哪種形式。”
1977年7月,73歲的*恢復黨政軍職務,開始了他輝煌的古稀歲月。時機的成熟、思想的沉澱再加上超人的膽識與智慧,*打破了舊體制的鎖鏈,帶領整個時代翻過新的一頁。
事實上,在*正式復出之前,他已經奏響改革開放的前奏。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發表社論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對此,*態度鮮明地對中央辦公廳兩位負責人說:“‘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毛澤東思想是個思想體系”,“我們要高舉旗幟,就是要學習和運用這個思想體系”。這次表態,是*開始思想路線撥亂反正的先聲。來年春天爆發的世人皆知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在此已定下基調。
復出後的*邁出了一連串堅定而有力的改革步伐:
他一步步帶領人們走出思想的牢籠。他先後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他支援安徽農民的“出格舉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戶農民偷偷地搞起分田到戶,*聽取完安徽省有關農村改革的彙報後,堅定地說,“你們就這麼幹下去,實事求是地幹下去,要不拘形式,千方百計使農民富起來”;
他改革的決心人民可鑑。他在東北視察時,曾這樣動情:“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的人民太好了。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還能忍耐多久,很值得我們注意。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一句話,道盡改革乾坤。
他轉動了改革開放的樞紐——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