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嗎?”
“在哪兒?”我趕緊問。
“有兩點:第一,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個人的行為要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經濟學認為一個行為使你得益,別人也得益,這種行為才是有效的,也是令人信服的。而這一回,從你的拍賣行為中別人看不出你究竟從哪裡得益,你進行拍賣的動機自然就成為懷疑物件。說白了,大家懷疑你是騙子。”慶水說。
“第二,就是價值的比對。你的這項活動應屬於公益事業的範圍,如果採用直接募捐的方式,人們還可以有一種想象。比如我捐一塊錢,可以救助一個失學兒童的多少多少天,這種想象基本上是無意識的,也基本上是被誇大的,這種誇大是對那一塊錢的等價。而你的拍賣呢,一本值二元錢的雜誌,賣五百元。即使一個善於想象的人,也會不斷被這本書提醒,這種交換是不等值的,是不該接受的。即使你有一個重塑英魂的砝碼,但這個砝碼是虛構的,虛構一旦遇上現實,將會不堪一擊。所以不要說人們庸俗,等價交換是市場機制在人們心目中的根本原理。”慶水接著說。
“我操,太有道理了!”我由衷地感到佩服,“ 我們不都是一個專業畢業的嗎?你怎麼比我強那麼多。”
“這事兒從我和你大學同學起那一天就是事實。”慶水毫不客氣地自我吹噓到。
“是是是,”我連忙承認,雖然我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任何相關的事實,但是我還是討好地說,“那麼四爺你有什麼錦囊妙計呢?”
慶水再次皺起眉,他摸著下巴想了許久,然後說,“辦法倒是有,據我觀察,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愛看熱鬧,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從好奇心中激發出人們的同情心還是有可能的,等你激發出人們同情心之後,再充分利用一下這種同情心,這就等於給你那些舊貨加了價,那種價值對比的失衡就會調整一些,到了那個時刻,你的事不愁辦不成。”
舊夢如花 第三部分(7)
我覺得慶水說的有道理,根據慶水的總體原則,我打算利用一個精心炮製的故事來博取人們的同情。果然,那個故事一出籠就遭到了巨大的注視與驚訝,我附加的解說更讓人們眾說紛紜。
“挺好。這次募捐人們一共捐了十萬,真不少。”我說。
“你終於成功了。”她感嘆一聲說。
“還得感謝慶水,他的主意不錯。”我說。
“弄到錢之後,你到底想幹什麼?”樊依花問。
“不幹什麼,我就是想弄個雕塑。”我說。
樊依花聽了, 嘆口氣說,“程宇你原來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商人你多好讓人把握,可現在的你我們一點也弄不懂。”
“也許,病了之後我表現出來的是另一個自我吧,說不定還是更真實的自我呢。 ”我想想說。
小林說完,我立即開始行動。我在沙地上開始搭建我的世界,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為我想相對完整地勾勒處我周圍的環境。我造了自己的房子,慶水的公寓,樊依花的公司,還有古堡劇場,一些咖啡店, 最後是這條對我至關重要的河流。搭建完,我開始安排角色,慶水永遠呆在公寓裡,整天無所事事;樊依花在公司或者在天上, 而我總在陽臺上眺望或者去商業中心跟蹤桂小佳。在安排這些人物的同時,我不斷地感到自己就是一個孩子,我在玩著一個有趣的回到過去的遊戲。 我不時地抬頭看看小林,小林一如既往地舒緩地微笑著盯著我,用鼓勵的目光讓我前進,這讓我在一種溫馨的氣氛中時時感受到對她漸漸深入的依賴。
事件推演中,我開始和我生命中的這些人物這些對話,慶水依然玩世不恭,樊依花對我依然擔心 ,桂小佳模稜兩可但是相當有趣。我面對著每個角色,不時重複著他們以及我說過的話。但是,當我想對人們的話語做出判斷並分析他們這麼說的目的時,我發生了困擾。我無法說清任何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甚至我也無法說清我為什麼那麼說那麼做,我覺得我正在一個又一個謎團中穿行,一開始似乎是瞄準一個方向但是漸漸地卻偏離到自己都無法把握的地方。
“我怎麼覺得我自己什麼都搞不清了呢?”看著沙上的世界,我自言自語地說。
“是的,這就是這個遊戲的有趣之處,當你重新建造自己存在的這個世界時,你發現並沒有什麼是確實可知的。”小林說。
“是,我的確感到了某種從未感到的狐疑。”我說。
“從你的行動中,我感到你有一種對於過去不確定性的擔心,你似乎非常想弄明白過去的某些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