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人知、難以言喻的事情,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會領會,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歲月流逝似飛箭,終身難忘插隊情(5)
難忘的蒙古兄長喬格勒布
這是個地道的蒙古漢子,他不僅有一副高大的身軀、結實的肩膀、黝黑的臉龐、炯炯有神的雙眼,而且有著蒙古族特有的粗大的手掌和略帶彎曲的雙腿。可是他那慈祥的面孔,卻與眾不同,沒開口先兩邊嘴角向上翹,流露出笑意。他就是我們當時下鄉所在大隊的隊長喬格勒布。
我和他初次見面是在1968年9月8日,當時我們天津知青乘汽車由烏蘭花經腦木更公社奔赴目的地……江岸大隊。當滿載著知青和行李的解放牌汽車離大隊部還有七八里的時候,喬格勒布帶著一群騎著駿馬的牧民迎了出來,見到我們便用蒙古語呼喊著歡迎的口號,並隨著疾駛的汽車,縱馬奔騰。那壯觀的景象至今使人難以忘懷。在大隊部舉行的歡迎儀式上,我們結識了這位知青的新領導……蒙古族隊長喬格勒布。在以後的日子裡,喬格勒布不僅是我們的領導,而且成為我們知青的貼心人。
那時候的隊長也叫大隊革委會主任,當主任的喬格勒布,幾乎成天不著家,不是在幾十個畜群點巡視,就是去飼料地或大隊部,每天忙著大事小情。我們剛去時,正趕上因為前幾年鬧旱災,隊裡的不少畜群從外地走套子轉移回來。牧民的安置和各畜群的落腳點都未安頓停當。許多現存的畜群點缺這少那:荒蕪的水井,不是沒水就是坍塌;羊盤上的庫略殘缺不全;許多畜群點沒有接羔棚……所有這些都需要當家人操持。那些日子確實把他忙得夠嗆。我們從他來去匆匆的身影中感到了這個隊長當得不易。但是不管怎麼忙碌奔波,喬格勒布都能安頓得比較穩妥。
對新來乍到的天津知青,喬格勒布格外給予關照。他時常到有知青幹活的地方看望,詢問需要什麼幫助,並儘可能安排好知青的食宿和柴禾(布堆和牲畜糞)。牧區的隆冬分外寒冷,經常在零下三四十度。隊裡用知青安家費為我們買了皮大衣和氈靴,並早早地在我們居住的大隊部,拉下了過冬的羊磚(乾燥結實的羊糞),還為我們每名知青臥了兩隻羊,集體殺了一頭牛。可以說第一個冬天是在隊裡領導的關懷下度過的。
喬格勒布說話平和、待人誠懇,總是像兄長一樣,充滿真誠善意,我們天津知青們都特別願意和他相處。他每次來到知青的居住地,大家都願意和他聊天,聽他介紹隊裡一些情況,教我們說蒙語。幾年的工夫,我們和他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視他為知青的知己。
在我們知青眼裡,喬格勒布是個能人。他對牧區的活計無所不會,無所不能,不僅放馬、牧牛、放羊是行家裡手,就連打庫略、踩羊磚、擠牛奶、騸馬蛋等牧業活計樣樣都拿得起來。特別是他那在牛頭頸上一刀殺牛的絕活,更是全大隊獨一無二的…… 慢慢地,他成為當時知青心目中蒙古族的崇拜偶像。
喬格勒布重視來到隊裡的幾批知青,特別對天津知青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可能是由於他家貧困從小沒上過學,而工作中又深感沒有文化的難處的原因,所以他分外看重這群有知識的年輕人。他不僅關心知識青年的生活,每次到飼料地總是首先到知青住的那排房裡看望,而且對知青提出的問題認真給予解答,熱情幫助知青解決困難。對知青的一些建議積極採納,對知青提出的要求儘量幫助解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歲月流逝似飛箭,終身難忘插隊情(6)
當時天津知青來到牧區,夢寐以求的是自己承包畜群。為了實現這些願望,好幾名女知青離開知青小組到牧民家中放羊,男知青到牧民家學習放牛、放馬,含辛茹苦學習放牧的技能,為的是有一天能自己獨自包畜群。但是當時隊裡一些人以擔心集體利益受損失為名,千方百計阻撓知青包畜群。喬格勒布弄清知青的真實願望後,旗幟鮮明地支援我們。最後幾經努力,我們天津知青終於自己承包了一群羊和一群牛。後來他又起用當時作為知青的我做了大隊會計,並於當年當選為大隊革委會成員。在以後的日子裡,喬格勒布和當地許多蒙古族牧民熱情地指導我們放牧,從怎麼由深井中搗水斗繩,怎麼捯羊毛,怎麼馴牲畜,怎麼騎馬,怎麼尋找走失的牲畜等,可以說是手把手地教。我剛當會計,要挨家挨戶地發放生活款,到各畜群點記工分。喬格勒布熱情地為我介紹隊裡狀況,帶著我轉遍了所有的畜群點,熟悉位置,掌握畜群情況。這段時光是我們天津知青最愜意的時候。我們的畜群中牧放著一群羊和一群牛,飼料地也辦起了知青食堂,還有人在大隊裡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