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彼得定律》(The Peter Principle)中提出過:「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你很可能就會到錯地方。」這條通則平時很管用,但在讀人時可能就沒那麼重要了。
早在陪審團進駐法庭前,律師團和我會先準備好一份「陪審團檔案」(juror profile),列出可能比較傾向我方的陪審團團員的個人特徵。有時候我們也會做模擬審判或小區觀感(munity attitudes)民調,來過濾出最有可能會對我的客戶持開放態度的人士。我以同理心、分析能力、領袖特質、合群性、生活閱歷,和我對他們的直覺來打分數。然後,我會考慮其它對這個案子而言可能很重要的要素,例如:如果這是死刑案,我同時也會評估個人應負責任的程度、處罰性、專斷性等。而在合約糾紛中,我會比較在意準陪審團員們細不細心、對法律合約有沒有經驗等。簡言之,我完全知道在每個案子中我要找的是什麼;如果我不知道,那我怎麼找得對人呢?
但出了法庭,我們常就不那麼有方法了。部分原因是因為拎著一份「較喜歡特質表」好像有點冷血;而碰到談情說愛時,我們又老喜歡相信什麼「緣份會讓我們相遇」,我們甚至連普通朋友的特質都很少會去注意,一直要等到發生狀況了才想:「她怎麼不守信用呢?」、「他老是遲到……」、「她還是沒帶貓去看病!」……才會大嘆遇人不淑。我們常會盲目的死忠,並且發現改變關係竟然很難;我們對生活中比較不常接觸的人甚至更不用大腦,如:醫生、承包商、泥水工……等等。好笑的是,我們居然是靠朋友們的推薦來選擇這類的合作物件──或更糟:看廣告!
如果我們不弄清楚自己的需要,也決定不了到底我們要的是哪種朋友、老闆、或付錢聘僱的專業人士,那就別怪人家日後辜負我們吧!最近我看了一個脫口秀,裡面有個年輕人抱怨他交往兩年的女朋友打扮的像個流鶯,而且還肆無忌憚的和陌生人###。但在被詢問時,他也承認她的穿著和言行舉止和他們剛相遇時沒兩樣。他當時馬上墜入情網,一心只想著每晚的花天酒地;但等他真的想要一段安定的感情時,他女朋友###的那一面他就不能接受了。他並沒有以自己遠端的需求來評估她。
在你決定某人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前,先在腦海裡列張清單──或者,寫下來會更好,舉出你心目中成功的感情所應有的所有必要條件。然後,不厭其煩的拿它來為你/妳在真實生活裡的「候選人」打分數。 不管妳是在找丈夫、合夥人,還是找園丁,你都該時時刻刻想著你希望在對方身上看到的那些經驗和特質。如果妳是個帶著兩個小孩的離婚婦女,也許妳和也有孩子的男士約會比較好,因他們一定曉得照顧家庭的難處。如果妳找的是事業夥伴,那你就要自問公司需要(但你卻沒有)的技術是什麼?然後就去找有這種技術的人。如果你需要的是園丁,那就想清楚自己需要的到底是個園藝大師呢,還是個絕對會每週除草、清落葉的人呢?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為讀人的挑戰做準備(6)
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完完全全地真實以待;隱瞞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喜好對任何人都沒好處。一旦你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麼,你一定會知道自己到底找到了沒有。 客觀:最基礎的要件
當我選擇陪審團員時,心裡只有一個目標:組合一群願意以開放的心胸來聽我客戶說詞的人。要我在這上面保持完全的客觀很簡單,因為我對任何一個獲選或未獲選的陪審團員都沒有偏愛;他們不是我的朋友和家人,我根本不認識他們。說得更坦白吧:我一輩子也不會再見到他們了。 當我剛開始把自己讀人的本事用在私生活上時,我很快就發現我在法庭上視為本能的客觀性才真正是我最大的致命傷。現實生活裡,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觀感。我很怕自己說了:「是的」、「不行」、「你說的不對」,或「你做的不夠好」那樣的話以後的感覺。為了把我在法庭的那套方法用到現實世界裡,我一定也要養成同樣的客觀度。唯有在你能客觀地看人以後,你才能正確無誤的讀人。 很不幸的是:大抵說來,越是你生命中的重要決定,你就越難保持客觀!但我們在某個朋友適不適合跟自己哥哥「盲目約會」(blind date)這碼子事上,卻好像更容易客觀──如果她是同事,那就更危險;如果她是妳上司,那就雪上加霜;要是她是妳最好的朋友,我勸妳就算了!
因為我們都傾向依自己當時痛苦或喜樂的情緒來做決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撿最省事、衝突最少的解決辦法,因為我們的情緒讓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