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3 頁)
秋天,聽聞清廷有派遣編修、檢討出洋留學之議,便決定進京銷假,申請留學歐洲。臨行,把同盟會幹事一職託他弟子黃炎培代理,並將秘密檔案及名單多種交給他保管。蔡元培離開上海,獨自前往闊別了8年的北京。
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蔡元培跑到北京,一心想申請去德國,但因政府絀於經費,無法派出。後在譯學館任教,等待出國時機。譯學館後來歸併京師大學堂,而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所以蔡元培這次在譯學館的任教,實在是服務於北大的第一次。他的《中國孫寶琦像倫理學史》一書就是在這段時期寫成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革命翰林公:蔡元培(5)
1907年4月,清政府派孫寶琦為出使德國大使,孫寶琦允每月資助元培學費30兩,而商務印書館又與蔡元培訂定每月送編譯費百元。基本生活費用問題既已解決,元培遂隨孫寶琦赴德留學。這一年蔡元培已四十一歲,作為一個留學生,年紀似乎大了一點;可是,他時常想爭取進修機會以充實自己的學問,這種好學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蔡元培在德留學,直至辛亥年(1911)革命成功,始回中國,前後有四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專攻哲學,在校期間翻譯德國哲學家包爾生所著的《倫理學原理》,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在他初到柏林時,即聞徐錫麟起義於安慶,被執就義;不久,秋瑾又密謀在紹興起義,也被捕遇害,光復會的力量大受摧殘。
當時,吳敬恆、李石曾、張靜江等在法國巴黎出版《新世紀》週報,宣傳無政府主義,並反對君主立憲,提倡革命。蔡元培受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在德國也作精神上的呼應。辛亥年4月27日,黃興所領導的廣州起義雖然失敗,卻轟動全國,革命情緒自此更趨高漲。10月10日武昌起義。武昌光復後,鄂軍政府旋告成立。
蔡元培得吳敬恆在倫敦寄出的信,始知武漢的訊息。他在致吳敬恆的信中,有“弟恐不能久留此間”之語,暗示打算回國赴難、共同奮鬥的意向。其後,接陳英士電報,催他回國。於是結束四年的留學生涯,取道西伯利亞東歸。抵達上海之日,正是黃興由武昌抵滬之時,即12月1日前後,孫中山尚未返國。他一時沒有住處,蔣維喬留他住在愛國女學校內。
踏出民國教育的第一步
12月4日,各省代表議決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黃興當選為大元帥,黎元洪當選為副元帥。孫中山亦於年底返國,旋即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以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此後改用陽曆。是日孫中山就職於南京,著手組織內閣。各省代表會正式開會,透過國務員名單,各部門總長依次為:陸軍黃興、海軍黃鐘瑛、外交王寵惠、財政陳錦濤、司法伍廷芳、內務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實業張謇、交通湯壽潛,中華民國第一次臨時政府至此完全成立。
各部人選決定後,教育總長蔡元培因久居歐洲,對國內教育情形異常隔膜,特請蔣維喬幫助。二人並偕另一會計兼庶務職員,於1月4日晚上到達南京,住在一小旅館中。5日,蔡元培正式就職,出席臨時政府首次國務會議。會後,蔡元培往謁孫中山,請示###辦公地點,孫回答說:“辦公房屋要你自己去找。”連日奔走,一無辦法。適遇江蘇都督府內務司長馬相伯,就商借碑亭巷內務司樓上空房三間作為辦公處,隨即遷入。其簡陋情形,可想而知。
1月19日,###正式成立,當時全國各地仍然十分混亂,南北議和正在進行,清帝仍未退位,臨時政府的政令未能有效推行。在這種情形下,蔡元培踏出了民國教育的第一步。
蔡元培自從四十五歲起,回國擔任教育總長,後在北洋政府時代,又以國民黨員的身份留在北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一生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在北大校長的任內,其所樹立的北大民主校風,源遠流長,影響巨大。
教育不忘愛國,愛國不忘教育
北大作為五四運動的震源地,作為新中國的發祥地,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是不言可喻的。“北大精神”就是“蔡元培精神”,這位北大之父,逝世於1940年,享壽七十二。他在辛亥革命前的生涯,簡直是中國黎明前的奮鬥紀錄。他是從新舊過渡時期走過來的典型人物,他的言行典範和偉大的人格,感人至深,於今沒有任何人會發生疑問。吳敬恆曾說:
蔡先生平時待人,對好人沒有不尊敬,對壞人,也沒有不寬恕。這個人只要有一點可取之處,總是待他很好。他惟一的志願,一定要盼望中國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