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相互維繫的渠道,那麼,我們不僅會對自己現在的生活了如指掌,而且對未來也會有敏銳的洞察力。
個性崇拜
新的財富體系並非時常出現,而且出現時也並非孑然一身。每個體系的到來都會伴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文明。這不僅是新的商業結構,而且是新的家庭模式、新的音樂和藝術、新的食品、新的時尚、新的審美標準、新的價值觀、對宗教和人身自由的新的態度。所有這些方方面面都與這種新出現的財富體系互動並且給予影響。
今天在美國率先出現的正是這樣一種新的文明,而這種文明正是圍繞著建立財富的一種革命方式而展開的。不管好與壞,全世界數十億人民的生活已經被這種革命所改變了。世界各國和地區隨著這種文明的影響或是在崛起,或是在衰落。
今天,全世界有數百萬人討厭甚至是憎恨美國。一些狂熱分子希望把美國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消滅掉。他們這麼希望的背後有各種的理由:美國的中東政策,美國拒絕簽署各種國際協議,他們眼中的美國霸權主義野心,等等。
然而,即使中東實現了和平,即使全世界的恐怖分子都變成了和平人士,即使民主主義如鮮花般盛開,那麼,世界上其餘的國家也還會戰戰兢兢地看待美國。
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美國所發展的這種新的財富體系在本質上正在威脅著全世界古老的、根深蒂固的金融和政治利益。此外,在美國興起的這種新的財富體系還伴隨著一些頗具爭議的變化,比如婦女地位的變化、種族和少數民族地位的變化、同性戀,以及其他團體地位的變化。
因為美國興起的文化更加推崇人的個性,所以它被看做是對社群的一種威脅。更糟糕的是,因為這種文化放鬆了早期社會傳統對人們在性、道德、政治、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某些禁錮,它更被視為是一種洪水猛獸,正在將年輕人誘惑到虛無主義、放縱和墮落的深淵。
總之,革命性財富和迄今為止與之相聯絡的社會和文化變化這兩者之間的結合,其背後有著更廣泛的全球性的反美情緒的原因,而不僅是各方媒體所列舉的層層原因。
然而,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革命性財富體系已經不再是美國的獨家壟斷產品,其他的國家正在奮起直追。美國領先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現在還不清楚。
。。
第一章 率先創造財富(3)
吉他和反英雄
革命性財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在那一年,美國的白領和服務行業的就業人員人數首次超過了藍領工人的人數。這種勞動力結構上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以體力勞動為基礎的工業經濟開始過渡到了以知識或者腦力勞動為基礎的產業經濟。
以知識為基礎的財富體系仍然被稱做“新經濟”。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會在這一部分裡延續這個稱呼。但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仍然十分龐大和昂貴的第一代計算機已經開始從政府機關向商業界轉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弗裡茨·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早在1962年就指出,美國20世紀50年代知識生產量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
20世紀50年代經常被描繪為“死氣沉沉的10年”。但是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圍繞地球軌道執行的人造衛星,從而引發了美國與蘇聯之間的一場激烈的宇宙空間競賽。這場競賽又極大地加劇了系統論、資訊科學、軟體程式和專案管理技能培訓等領域的開發。這一競賽也使得美國的學校開始看重物理科學和數學。所有這一切都開始給經濟注入與財富有關的新的知識。
文化和政治也開始發生變化。正如幾百年前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新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藝術形式、新的價值觀和新的政治運動那樣,此時在美國也經歷著同樣的變化。
因此,20世紀50年代就普及了家庭電視,人們認識“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接觸到了電吉他和搖滾音樂。好萊塢的電影模式也從英雄和幸福結局轉向了由詹姆斯·迪恩和馬龍·白蘭度等演員飾演的脾氣乖戾的反英雄。文學界“垮掉的一代”及其嬉皮士追隨者美化“及時行樂”,這對工業大眾社會所推崇的遵奉習俗的傳統是沉重的打擊。
20世紀60年代的顯著特點是對越南戰爭的抗議浪潮和民權運動、同性戀權利和男女平等運動的興起。到了1966年,全美婦女組織指出,“今天的技術已經完全消除了作為大多數工作衡量標準的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