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和舉動,雖然結果收穫到了極為慘痛的結局。但至少她嘗試過,並面對失敗過,而且因此收穫到了許多感悟,從中得到了巨大成長。
會反思並總結,然後從中得到成長,這無疑是很寶貴的品質。
葉宇也是因為這個,才高開沈冰一眼。
所以此時,葉宇真放手讓沈冰自己自主行動時,沈冰就把自己理性睿智的一面,給展現出來了。
“那麼,我們就先梳理一下,這個時間段裡發生的事情。”沈冰對著葉宇說道,雖然葉宇並不講話,但還是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
“我試著把王麗春今天一天的行程,列成時間軸。我記得你之前也這樣幹過,我發現這樣卻是容易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所以我打算效仿一下,你應該不會跟我要版權費吧?”
沈冰想了想後,繼續說道。
“8點45分,王麗春從家裡出發。”
“9點15分,王麗春到達中央公園。”
“10點55分,王麗春到達山腳處,並開始爬山。”
“11點47分,王麗春到達了半山腰的休息區,開始吃午飯。”
“12點23分,王麗春三人吃完午飯後,繼續爬山。”
“與此同時,我們去藝術街購置畫攤。”
“13點17分,我們買好了畫攤。”
“13點19分,王麗春受不了悶熱的天氣,要求下山。”
“14點22分,王麗春到達了山腳。”
“14點40分,開始下暴雨。”
“14點55分,王麗春三人到達停車場。”
“15點07分,王麗春換好衣物,啟程回家。”
“這段事件時間軸,大致就是這樣。”
沈冰說完後,把光屏上的事件時間軸,畫了三個紅圈,表示重點標記,然後繼續說道。
“有三個時間段,是有機會去擺畫攤,讓王麗春被吸引過來,然後被我畫畫,完成因果閉環的生成。”
“1、從9點15分到達中央公園,一直到10點55分抵達山腳,這40分鐘的時間裡。”
“這段時間,王麗春的路程是單一,而且就是繞著湖邊走。中央公園的湖邊大道,範圍寬敞,很適合擺攤。王麗春有一定被吸引過來的機率。”
“2、抵達半山腰的休息區,11點47分12點23分的這個時間段。”
“這段時間,王麗春停留在休息區裡吃飯,如果能在休息區裡擺這個畫攤,王麗春等人會被吸引過來,機率更大。”
“3、下山後,14點22分抵達山腳,一直到14點40分,開始下暴雨的這個時間段。”
“這個時間段,王麗春三人剛爬完山下來,身體疲憊,迫切需要有個地方休息。而且即將下大雨,這四周都沒有賣傘的地方。如果我能以雨傘為誘餌,讓王麗春來讓我給她畫畫的機率極大!”
(今天第一章,求收藏,求推薦票!)
第160章 原位空間模式
160。
沈冰列出三個可以進行擺攤的時間段後,繼續進行分析和篩選。
“這三個時間段,要從中選出一個進行嘗試。為了避免因果幣的浪費,必須保證選擇一個成功機率最大的時間段,進行嘗試。”
“接下來,我分析一下,這三個時間段的優劣。”
“第一個時間段,是王麗春上山之前,在湖邊漫步的那段時間。雖然這段時間,王麗春的路程是單一的,湖邊的路雖然寬敞但視野很好。我們只要在路邊把畫攤一擺,王麗春肯定能看到。”
“但是,王麗春他們3人,今天的行程就是為了要爬山,目的性很明確。他們是否會耽誤爬山的時間,在路途耽擱,去一個畫攤裡畫肖像畫,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如果要在這個時間段擺攤,必須有其他的手段,增大王麗春被吸引的機率。總的來說,這個時間段,王麗春能否到畫攤裡畫畫,變數比較多,不好把握。”
“第二個時間段,在王麗春半山腰休息吃午飯的時候擺攤。因為是在休息區,停留時間比較長。所以如果在這裡擺攤,王麗春被吸引到畫攤裡畫畫的可能性比第一個時間段要高。”
“但第二個時間段,最大的問題在於,上山後的區域,是被風景區管理嚴格管制,禁止擺攤的。如果我們去侵入風景區管理局,用其他手段讓風景區管理局同意我們在休息區擺攤。就增加了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因果互動……”
沈冰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