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4 頁)
:“咱們北平王府一向儉省,也就是聖上御賜了樂天園後,咱們才奢侈了一些,可是修建園子裡的亭臺樓閣,購買傢俱擺設和古玩字畫以及添置奴僕家丁等等,也是能省則省,根本比不上京城裡你那幾位叔父和堂兄弟,花銀子跟流水一樣,我看著都心痛。所以呢,咱們這王府裡,也沒有什麼大宗的錢財需要打理,有你沈伯管著就夠了,等他實在管不動了,就讓他兒子接著管。這點小事,有什麼可發愁的?還需要你專門娶一個人來打理錢財?”
殷子桭有些哭笑不得:“父王,咱們北平王府比起京城的幾位叔父和兒子那些堂兄弟來,的確是儉省了許多,可這並不就等於咱們沒有錢財可打理啊。這麼多年來,您和母親征戰沙場鎮守邊疆,心思根本不在打理錢財上面,無論進項多少,支出多少,全都心中沒數兒,只管交給沈伯一個人打理。沈伯也是很吃力的。沈伯都和兒子說了很多次了,需要找一個懂得理財的人來做管家,因為一則是他年紀大了,的確是精力不濟,二則他自己近兩年來弄錯了好幾筆賬目,覺得愧對王府對他的信任。”
北平王妃說:“那幾筆弄錯的賬目,我和你父王是知道的。”
北平王不耐煩地揮揮手:“你沈伯管這麼多事情,難免有所疏漏,又不是他裝進了自己腰包,就不用追究了。這幾年,你不是幫著你沈伯在打理府中錢財嗎,我看著也不錯。等到你沈伯是在管不動了,就讓他兒子管著,你來看著,也就是了,何必弄得那樣麻煩,倒顯得咱們不相信人似的。”
北平王妃本就生性豪爽,不拘小節,從做女孩子的時候起,就只是練習武藝兵器,鑽研兵書陣法,至於那些一般女孩子都要學習的女紅烹飪之類,根本沒有功夫去理會,加上出身寒門小戶,家中只有身為武師的父親和她相依為命,又隱居深山之中,根本沒有錢財可打理,因此對於這些,壓根兒就沒有概念。
及至嫁給北平王,新婚剛過就跟著夫君征戰沙場,又與夫君夫唱婦隨,兩人整天研究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殺敵禦敵、如何改良兵器、如何訓練軍士、如何建築防禦工事……倒也情投意合,共同語言多得不得了,一天比一天更加恩愛。
可夫婦二人整天忙於這些事務,自然對其他事情就不在意了,比如,王妃自打進門,就壓根兒沒想過要管理王府田產家財。北平王也是個豪放不羈的性子,有了錢財,只管慰勞軍士,購買兵器兵書,再就是賙濟窮苦百姓,尤其是因為經常征戰邊疆,遇到很多因為戰亂而家破人亡的百姓,內心十分不忍,幾乎將錢財散盡,大有“千金散去還復來”的氣概。
因此,先皇和當今聖上雖然賞賜了北平王很多錢財田產,可北平王夫婦竟然心中都沒有個確切的數字,只管交給管家沈伯打理。沈伯雖然忠厚老實,可管理錢財並不在行,只是為著王爺和王妃的信任,勉力為之。加上殷子桭年紀漸長,能幫助他一些,所以才勉強維持了下來。
從去年開始,沈伯因為年紀漸漸老了,想回到老家去,所以和王爺王妃提了好幾次,打算辭職,帶著兒子回家鄉,可是王爺和王妃捨不得他走,一再苦留,最後答應他,等到樂天園收拾妥當,一切就緒,再找到合適的接替人,就准許他回鄉。可是沈伯的兒子不想回老家,但也不想做王府的管家,因為他對管理錢財也毫無興趣,他只想上戰場殺敵立功。由於樂天園還在修建之中,所以北平王夫婦就先將這事兒擱下了,打算到時候再說。
殷子桭和父母正好相反,是個特別仔細的人,而且由於這幾年來幫助沈伯管理家產,積累了很多理財的經驗,同時也感覺到,府中的錢財管理這些年來實在是很混亂的,皆因沒有一個在這上面用心的主母。當然這不能怨母親,母親本來志不在此,她生來就是一位叱吒沙場的女將軍,而非閨閣中的小女子。
所以殷子桭早就打好了主意,將來若是娶妻,那就一定要娶一個有理財頭腦、會持家的女子,將來能將整個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將每一筆進項和開支,將聖上賞賜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塊土地、每一筆金銀珠寶以及每一項支出都紀錄得準確無誤,不能總是一筆糊塗賬。
而殷子桭自從在慶盛昌老店作坊偶然認識葉紫靈後,就覺得,這個女子最是適合管家和打理錢財的,頭腦清晰活絡,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若是將她娶進王府,那一定是個稱職的當家主母。
當下聽了父母的話,殷子桭知道,他們一時之間是不會答應的,而他自己也清楚,娶一位下堂妾做妻子,不要說自己是北平王世子,就是隨便一個稍有些身份地位的男子,都會再三斟酌。
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