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溫州人跟東北人做參茸生意時很講信譽,他們在第一次向東北人訂貨時,開口就要10噸,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往往讓東北商人覺得非常誠信,而正是利用這點誠信,溫州人打起了賒銷的主意。
幾次生意下來,溫州人就利用自己的信譽,先付20%—30%的定金,賣掉貨後再交錢。在每次生意中,溫州人總是按照原先說好的付錢,絕不拖欠。這讓東北人非常踏實。到最後,溫州人要貨時就可以不用交定金,來年賣完貨再付款。
聰明的溫州人就是利用自己的信譽來獲得參茸的,而參茸在溫州人眼裡已經不僅僅是參茸了,它們更是可以周圍的資金。溫州拿到大量的參茸後,迅速地在市場上銷售,有時候甚至低於進價銷售,這在外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是,而在溫州人眼裡,參茸變現後的資金,在一年當中可以週轉好幾次,做好幾回生意。年終結算時,儘管參茸生意賠本了,但是,其他買賣就賺了不少錢,總的來算,利潤還是很可觀。這時的參茸就相當於銀行裡的貸款了。
13。千萬不能與政策對著幹(1)
浙商商道:
得政策者得市場,失政策者失市場。
浙商自白:
依靠政府,團結企業,拿出有力證據,一致對外。這就是我打反傾銷官司的絕招。
——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沂
有記者曾經這樣問南存輝:“中國企業家是‘政治經濟學’的高手,往往在很多方面是從政府來找市場,但也有一種所謂‘商而優則仕’的‘經濟政治學’情結,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南存輝這樣回答:“作為一個企業,政治應該是天,天氣好的話,出太陽了,被子黴了可以曬曬呀!外面颳風下大雨,你卻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時宜嘛。企業要做強、做大,必須有一個好的政治環境。”
南存輝說:“企業做勻速運動還是加速運動,取決於企業是否充分利用政策或關注政策的變化。”南存輝一直強調,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背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南存輝認為,正泰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因素。而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是天時,就是企業最大的政治。
因此,南存輝對於政策,尤其是對民營企業可能產生影響的政策非常敏感。因為南存輝深刻地體會到,企業能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發展,政治大氣候往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浙商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做企業一定要搞清楚政府的政策導向。政府鼓勵什麼、抑制什麼,對於企業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一定要根據政府的政策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
2005年2月28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正舉行著2004年度“風雲浙商”的頒獎典禮。莊吉集團董事長鄭元忠等十位浙商榮獲此項獎項。
鄭元忠的當選理由是莊吉集團在“莊吉”商標之爭中,最終勝了國際強企“沃爾瑪”,這是境外企業對溫州市首例商標撤銷案。
評委會給鄭元忠的頒獎詞是:他曾以186天牢獄的代價,開啟浙商馳騁經濟疆場的大門。他以“真心朋友”的友情,譜寫浙商抱團合作的典範。他以無畏不懼的勇氣和智慧,維護了國產品牌的聲譽和榮耀。
站在領獎臺上,鄭元忠感慨萬分,他是這樣說的:
“站在領獎臺上,我感謝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挽救了我,感謝黨把民營經濟寫入憲法,我也感謝最近國務院出臺《三十六條》意見,徹底解放了民營企業。”
“溫州人說我膽子大,敢到商海里闖,我有一個秘方:隨時注意國家對民營企業的動態。所以我至今還敢在商海里闖,但是感覺市場比以前難做了。國家的支援力度大了,但是競爭物件也多了。”
186天牢獄的代價到底是怎麼回事?事情要從20世紀70年代說起。
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颳遍了神州大地,處於貧困當中的鄭元忠也抓住機遇,從事溫州柳市電器行業。誰知,1982年12月,一場運動把溫州的8個從事商品經濟的致富者逮捕入獄,他們的罪名是“投機倒把罪”。其中,鄭元忠被扣上了“機電大王”的帽子,以“投機倒把罪”關了186天。
1984年,隨著中央一號檔案的出臺,鄭元忠得到了平反。後來的鄭元忠非常重視國家的政策。20世紀90年代初,他棄商就學,為的就是多學習一些知識,能夠在政策中牢牢抓住市場。
1993年,鄭元忠投資2000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