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剛開啟,浙江人就率先投入市場經濟大潮。溫州商人章華妹成為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申領者。她的營業執照是工商證字第10101號。執照上清楚地寫著:
姓名:章華妹;
地址:解放北路83號;
生產經營範圍:小百貨。
在2004年11月4日舉行的“2004CCTV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揭曉頒獎典禮上,浙江的溫州獲得“活力城市”獎盃。
浙江人不僅在本地經商,還走出浙江,走南闖北,歷盡艱辛,到各地經商。
從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都市到烏魯木齊、拉薩、呼合浩特、哈爾濱等邊遠城市,到處都有操浙江口音的商人和投資者。各地都有諸如“浙江村”、“溫州路”、“義烏街”、“台州路”等浙江人群居之所,這其中,多數是個體生意者和民營企業。在全國,有500萬浙江人常駐在外,有300萬浙江人在國外做生意。
浙江人不僅把經商的大潮湧向全國,而且加快了浙江的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形成了獨特的“浙江現象”,浙江也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源地之一。
浙江,這個陸地面積僅為全國陸地面積1。06%的省份,GDP水平卻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已經連續幾年穩居第一。
前言(2)
目前,浙商已經成為中國商界一股重要的力量,浙江商人走南闖北,不僅在全國各地表現出了極大的競爭力,而且在海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在海外,如美國、巴西、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浙商的身影也非常多。如在巴黎,就有“溫州街”,溫州方言在那裡非常流行,甚至當地的公務員也不得不學說溫州話。
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中華商城,莫斯科著名的“海寧樓”,南非中華門商業中心,阿聯酋的中國日用商品城分市場,都是浙商建立起來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商人,近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商人、商品和商業資本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商人可以存在於任何社會微小的縫隙中,為自己開闢出一個活動的大天地,這種頑強的生命力遇到適當的機會便會勃發出旺盛的生機,以致在一定歷史時期裡,商人可以產生壓倒一切的影響。”因此,經商是一種社會需要,是一種自我發展的需要。
精明的浙江商人似乎早就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總是把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以一個草根商人的身份在市場中摸打滾爬,並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一創富商幫”,“中國民企的榜樣”和“草根商人的範本”。這不得不讓人們刮目相看。
草根浙商成功之道
《莊子》裡有一個描寫大盜的故事。
這個大盜叫蹠。有一次,蹠手下的人問他:“盜亦有道乎?”
蹠回答說:“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臆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蹠告訴手下,不管做什麼都有道,做大盜也有道,而且有五道,那就是“聖勇義知仁”。經商當然也有道,那就是商道。
有人說,浙江背靠山嶺,面向大海,在“七山二水一分田”上,養成了浙江人既精明又開朗的性格,具有經商的敏感性。據林語堂先生分析,浙江的真正開化和為中原文化同化,當在晉末。浙商之所以能在商場上縱橫馳騁,靠的是對商機的敏感和把握,靠的是對商場的運籌帷幄,靠的是一種敏感的商業智慧。
實際上,浙江人不僅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而且善於吃苦,敢為人先,具有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浙江人喜歡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和智慧,去創造生活、創造財富。因此,浙江省已經形成了舉世矚目、具有鮮明特點的區域特色經濟。浙江人從培育市場起步,促進專業市場、特色產業和中小城鎮聯動發展,市場越做越大,產業越做越強,在市場競爭中顯示出勃勃生機和強大優勢,使浙江一躍成為“經濟強省”。
一位在巴黎的溫州商人這樣分析猶太商人的性格:“猶太人很厲害,他們有兩件法寶:一件是每個猶太人從小被告知,他們永遠是猶太人,他們都能講自己的話;二是猶太人到哪裡,都很虛心地向那裡的社會學習,瞭解、掌握那裡的情況,吸收那裡的優勢和長處,因此,他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而精明的浙江商人似乎已經從猶太人身上學到了這兩點。更甚者,已經出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一組資料顯示:目前有超過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