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沒有酒幡,甚至連塊匾額都沒有。
兩個燈籠的光都是昏昏黃黃的那種,頂多讓人看清楚那兩個字,想要照明就有點勉強,所以周圍仍舊是黑漆漆的一片,眾人怎麼看怎麼覺得陰森,不似酒館倒像鬼屋,渾身涼颼颼的。太平左右上下打量了一番,頗為滿意,只小聲嘀咕了一句:“別颳風才好。”眾人聽著更是一臉黑線。颳風一個不當心,這兩隻脆弱的燈籠就壯烈了,按說就算弄兩盞正兒八經的九轉琉璃宮燈都不是什麼難事,偏小姐說追求什麼意境,就要掛這自己糊的手工拙劣得連打更人都瞧不上的兩盞破燈籠。
門開得很大,沒有門檻,沒有臺階,平整得足以跑馬車。黑黝黝的鐵長條,瞅著不像門,倒似關野獸的柵欄,會點輕身功夫的,抓著鐵欄用不了幾個翻身就能進去了。
進門是青磚地面,一片空曠,走上百來步才到正中的樓閣。按太平所說,這片空地叫停車場,左右各搭了一排長亭,那是防備下雨跟拴馬用的。
樓是一前一後連在一起的,貌似子母樓,前面是偌大的母樓,後面是小一些的子樓,中間以走廊相連。
走到樓前,推開大門,才見裡面一片燈火輝煌。
寬敞的空間佈置成回字形,桌子靠著牆安置,面朝中間開,左右兩邊或垂竹簾或以屏風隔成單廂樣式。每桌的風格樣式都不一樣,有的是鋪著厚褥子的炕,有的是純木的桌椅,有的把竹椅用粗大結實的麻繩懸空吊著成鞦韆狀,有的甚至只是在木板地上放了一張寬大的矮几四周散著坐墊。
靠裡面右邊空了一大塊,沒有桌椅,也沒有隔屏風掛簾,只紅漆了地板,放著一個個方形的小矮几,散著墊子,貌似散座。另有左側邊燈火稍微暗淡些的角落裡,巧妙地隔出一個偌大的空間,裡面放著軟榻長椅方几,放下絲簾就自成一片天地,掛起絲簾就渾然融入其中。
漢白玉的四級臺階,中間是一片圓形空場地,也是漢白玉的地面,其中與正門相對的一方臺階上鋪著華麗的織錦地毯,延伸而下遮蓋到了最下面空地的一角。寬大的四級臺階上零落地擺著箜篌、古琴、古箏之類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