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金珠瞧了一眼身上的圍裙,這圍裙還是李小蓮做的,大概是覺得沒有一套像樣的民族衣服和首飾有些虧待了孩子們,所以李小蓮給三個女兒一人做了一個正宗的圍裙,上面的刺繡很是花了不少功夫,因為這圍裙是可以用很多年的。
金珠原本是沒想起這圍裙的,是上次和金楊出來賣東西,收錢很不方便,金楊便想起了這條圍裙,因為圍裙上有一個兜,收了錢可以隨時往兜裡一塞。
“這位姐姐,這個不能賣,不過你若是想要的話那邊有這樣的店。”金珠指了指那邊的店面。
“那你這手帕怎麼賣?”
女子拿過手帕看了一眼,看得出繡工不錯,沒有亂七八糟的線頭,針腳也特別密實平整,上面繡的是一朵豔麗的牡丹,大紅大綠的,雖然有些俗氣,可民俗民俗不就是民間的俗物嗎?這樣才有民族特色。
“十五塊錢一條,不講價。”金珠可不好意思跟別人一塊兩塊錢地磨,而她之所以敢要這麼高的價,是因為她的手帕繡工比陳秀芝店裡的要繁複,她繡的手帕是可以當擺件的。
那個三十來歲的女子見金珠和金楊這麼小的女孩子就出來討生活,身上一點銀飾都沒有,倒是也沒忍心跟金珠講價,一個人把五條帕子都買走了。
由於這天的遊客特別多,加上金楊嘴甜,所以他們三個的東西很快就賣完了,隨後,金珠拉著金楊去了陳秀芝的店裡,她買了一百條帕子打算帶回去繡,因為她聽說苗年和春節的時候,田家寨會來很多外國人,到時會更熱鬧,這些東西也就更搶手。
金珠之所以沒打算繡大件的,一是因為自己年齡尚小,二也是時間不充足,對她來說,課業和掙錢一樣重要。
回去的路上,金珠騎車,黎想帶著金楊,金珠想了想,對黎想說:“阿想哥,明日我讓金楊和你騎車一起來,金柳帶著粽子坐寶田叔的車過去,你們三個賣完東西再一起回來。我留在家裡繡帕子,我想趁著這幾天多掙點錢。”
黎想聽了略一思忖,點點頭。
回到家,簡單吃過中飯,金珠讓金楊帶著金柳泡米洗粽葉,自己坐在美人靠上繡起了手帕。
第一條手帕繡完的時候,楊淑玉和楊琴過來了,沒等楊淑玉開口,金珠先對楊琴說道:“你來得正好,回去跟你爸說一聲,明日一早麻煩你爸把金柳捎過去,金楊騎車走,我就不去了,我留在家裡繡帕子。”
“你真的不是故意跟阿想哥約好的?”楊淑玉問。
“你亂講什麼,你才多大?怎麼成天就想著這些?我老實跟你講,我們跟阿想哥一起去趕過不少次圩,阿想哥知道我們年齡小,帶不了這麼多東西,幫了我們一下。”金珠到底還是解釋了幾句。
楊淑玉見金珠這麼坦蕩,自己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仍是有些好奇,“那你明天為什麼不跟著去了?”
“我今天賣了幾條手帕,我想趁著這幾天遊客多的時候多掙點錢,我家四個人唸書,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金珠說的是實話。
她今天聽黎想說了,高中的學費加書本費就要一千來塊錢,高中還得住校吃食堂,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金珠必須提前預備出來,她是沒有任何指望的,只能靠自己。
“好了,生怕誰不清楚你能幹似的,對了,我瞧瞧你繡的帕子,這麼說我也可以繡帕子去賣?”楊琴搶過金珠手裡的繡棚子拿去看。
“我的天,你繡得比我好多了,這花樣還是我給你畫的呢。”楊琴看著手帕上的牡丹說。
“那是,我還指著這掙錢呢,能不好好繡嗎?”金珠得意地臭美了一下。
“金珠,你這手藝可以去繡花邊了。”楊淑玉也湊了過來,話說開了她也就丟開手了。
“真的嗎?可是我沒有花邊的樣子呢。”
“我有啊,明天我把我婆繡的花邊給你拿一條來做樣子。”楊淑玉說。
“多謝啦,不過我現在沒工夫學,要等過了這幾天再學。”金珠自然是想趁著這幾天旺季把錢掙到手再說。
一塊手帕她掙十三塊錢,一天她怎麼也能繡個五六條手帕的,做好了,這幾天就能把他們姐弟四個過冬的衣服掙出來。
“對了,你也不能總繡這一個花樣,我再幫你畫兩個吧。”楊淑玉又主動說。
金珠聽了忙吧紙筆拿出來,她自己倒是也會畫,但是她畫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是原生態的苗繡。
楊淑玉正拿筆低頭畫畫時,金珠和楊琴在一旁看著說笑,忽見楊琴看了一下樓下,露出了一個揶揄的笑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