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了人世。
那年說來也怪,一春天連一個雨點都沒掉。大清河裡沒了水,坡下的水坑露了底,鵝鴨們久已失去了玩水的去處,只好腆個骯髒的肚子,嘎嘎地在街上叫。乾旱自古就是農村最常見最普遍的災情,或輕或重幾乎年年都在發生,不足為奇,可村上一位白鬍子老人說,活了八十多歲,還沒經歷過這樣旱的年景。自清明前開始,一場接一場的乾熱風就不停地刮,白地裡土坷垃像面盆一樣大,一般的地都種不上莊稼,有人懷著僥倖心理在乾燥的黃土裡撒下谷種,盼著遲早來一場春雨,穀苗就會從地裡冒出來。然而,他們押的寶落空了,扒開犁溝兒,撿起穀粒在手裡捻搓一下,全成了酥酥的灰色粉末兒。旱情一直延續下去,麥苗一天天黃起來,每到晌午葉子蔫得捲成個喇叭筒,麥壠掘下去一鍁多深,幾乎都見不到一點溼土。爺爺像霜打的茄子,常坐在地頭上蔫不拉嘰地抽菸,古銅色的臉一天比一天陰沉。他望望麥子,發黃的麥穗像生不下來的孩子,只露出半個腦袋;他望望天空,天上沒有半絲雲彩,只有像個大火球似的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睛。
百年不遇的大旱造成前所未聞的年饉,挖野菜捋樹葉刨草根兒的人多起來。剛鑽出地皮的野菜不等長起來就被人挖去,原來半天時間能挖一筐頭,後來一天時間連一筐頭都挖不到。榆樹先是被人捋光葉子,後來連樹皮都被人扒光,榆樹皮去掉外面的粗皮留下內瓤掰成小塊曬乾用碾子軋爛後,摻上少許的麵糊就是一頓美餐。家裡的粥越熬越稀,面盆常常露著底兒。父親有時借個鬥八升的,有時讓人勻個三瓢子兩碗的,也像吃香油一樣節省。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萬各莊 十七(2)
人們把所有希望寄託在老天的恩賜上,古老的求雨方式開始在各個村莊興盛起來。萬各莊的鑼鼓在村巷裡迴盪著,鄉親們成群結隊浩浩蕩蕩朝龍王廟湧去。龍王廟座落在村北的後莊上,廟門已破落不堪,青磚建成的兩間大小的廟宇裡供奉著龍王爺塑像,興雲播雨的龍王爺神態安詳慈善如佛。四周擺滿各式各樣的貢品,像前燃起一炷炷香火。廟前蹲著一個專管燒紙的,一張張黃表紙被他扔進滿是紙灰的紅盆裡,黃表紙燃燒時發出嗆人的氣味瀰漫在燥熱的廟場上。廟場上跪著萬各莊十二歲以上的大部分男人,有的頭戴席篾兒草帽,有的光著腳丫子,有的赤裸著上身,泥塑似地跪在太陽底下默默地禱告著:“龍王爺,菩薩心,舍下水,救黎民……”然而,無論人們怎樣禱告,龍王爺就是無動於衷,連個雨點都沒下。看龍王爺沒有顯靈,人們就把它的神像從廟裡請出來,一連氣兒在烈日下暴曬多天……爺爺開始比誰都積極,比誰磕頭都響,後來看總不下雨,對他崇拜的龍王爺也就失去了信心。麥熟看來沒有一點指望了,人們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大秋的收成上。
一進芒種,老天終於給下了場透雨。
所有的地塊都種上了晚莊稼,黃土地很快變得綠油油的,小苗像十七八的大閨女一樣水靈,爺爺臉上又有了笑容,望著定好棵間好苗的莊稼,他對父親說,大秋的收成一定好。
莊稼吸足養分、水分與陽光,像園田裡的小蔥長得一樣快,兩三天不見,棒子就能竄出半尺多高,穀子也長出幾個葉片,麥茬山藥的枝蔓爬嚴地,豆子連壟背兒都分辨不出來。
進伏之前先是悶熱了幾天,進伏之後雨就下開了,三天一場,兩天一場,容不得你下鋤,草和苗一起長。
雨淅瀝嘩啦地下著,像竹簾子一樣從屋簷垂下。院子裡冒起一個個水泡,水泡混著柴草沫慢慢悠悠朝水口眼兒移動著。我和弟弟妹妹像坐監似地囚在屋裡,幾乎要憋出犄角。爺爺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會兒在屋裡轉磨磨,一會兒點燃一袋煙吧唧吧唧地抽著,一會兒又點燃三炷香,面北朝南跪在屋裡低聲禱告著:“老天爺,你行行好吧!別再下了,再下莊稼就要澇了。”
外面的雨唰唰地下個不停,屋頂上的水嘀噠嘀噠漏個不止。屋裡滿是泥水,像豬圈一樣泥濘骯髒,家裡所有能接水的盆盆罐罐甚至連盤子碗都用上了,靠炕的一頭,用唯一的一塊油布搭了個很小的天棚,一家人只能輪流著睡會兒。那樣的夜晚,讓人感到黑夜像走不盡的路一樣漫長。母親伴著油燈徹夜不眠,一會兒將碗罐裡的水倒進大盆裡,端出去潑在屋外,一會兒凝神諦聽著時大時小的雨聲。“轟隆隆”、“嘩啦啦”,不時傳來扣人心魄的聲響,看來是又有一座年久失修的院牆或房舍倒塌了,每當這個時候,嚇得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雨暫時停了。
村莊像被打敗計程車兵一樣狼狽。原來完整的院牆匍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