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在哈佛校友乃至於其他領域的教授中,他們是極其不願意和你們爭論的。因為那將免不了一番面紅耳赤唾沫橫飛後,不曉得誰有理,所以大多數校友對於神學,都是遠遠地持謹慎觀望態度的,身處漩渦中得不到所要爭論問題的答案,倒不如不捲入漩渦。”娜塔莎對班克解釋道。
“嗚,還有,蘭洛斯特先生,你還記得《新約。馬太福音》第七章那段最經典的話嗎?我猜你一定記得吧。”
娜塔莎一臉玩味的看著班克。
這邊,班克一副果然是校友的表情,一臉“狂熱”的對娜塔莎道“你說的我都理解,畢竟在向真理求索的路途中,總是充滿了爭議與困惑,說到底,我們所追尋的,只不過是不同道路上的相同真理罷了,說不定在最終,我們都將達到同一個終點呢?”
“山頂雖小,卻可以一覽所有風景,山路雖廣雖雜,可是誰又知道走在不同道路上的我們,不會在山頂相遇呢?到時候大家見面,所有事情就皆是一笑而過了,達到了真理的盡頭,一切答案都不必再去爭論,咱們路途上所形成的分歧,也只不過是對自己信仰,各自的偏執情懷罷了。”
班克信誓旦旦。
娜塔莎卻並不回話,還是一臉玩味的看著班克。
你丫不知道什麼是馬太福音就直說,少在這裡嗶嗶,非要和自己證明你是哈佛的神學科研者,娜塔莎絲毫不懷疑自己近百年的積累,可以將班克辯駁的毫無還口之力。
第十四章 哈佛大學高材生論證會之二
這邊班克卻在腦海裡不停地搜尋,這句話有印象,是什麼來著?
好歹自己當時打上了承接驅魔業務的招牌,為了做一個能忽悠的資深神棍,是有做過功課的。
“至於馬太福音那句話,我現在還是記憶猶新呢,記得當時我的導師,那個老頑固,給我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用的那句話教導過我們……”
班克臉上盡是追憶和緬懷,他已經入了哈佛神學高材生的戲太深了。
“……上帝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門,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我的導師給我上的第一堂課便是,要謹記這句話,對自己的信仰保持虔誠,方能在探尋真理中,堅持自己的道路,直至走進窄門,獲得那個世界裡的永生,他還跟我們約定好,在那個世界再相遇。”
“嗚,這也是那個老頭,不讓我們回去看望他的理由之一,他所知所想實在太過於精深和磅礴,還始終堅持著只要信仰深刻的人,就一定能和他在那個世界裡相遇,相比於未來的漫長時光,根本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在,目前短暫時間上的人文關懷,和人際關係的維護上。”
班克的臉上充滿了緬懷,彷彿真的有那麼一位,自己漫漫人生路途上的導師,曾經引導過自己。
娜塔莎暗自在心中嘆了口氣。
自己是來尋找這幾條街,莫名有混混失蹤,疑似與“異人”相關事件的訊息的,又不是來跟一個神棍探討神學的,早知道就不說自己是哈佛大學畢業的了。
但是作為一個老牌職業特工,娜塔莎還是一臉自信的微笑,道:
“對啊,蘭洛斯特先生,既然你記得這句話,那麼這話是否又太過廣義甚至歧義了呢?拿什麼來判定那些逝去的狂信徒,是否真的進入那扇‘門’了呢?說到底,還是沒有一個具體評判的標準,關於那扇‘門’的存在,實在是太過於唯心的命題。”
“而且不知道你有注意到沒有,那句話前半句說,引到滅亡的門,是進去的人很多,而後半句關於指向永生的門,卻是找到的人很少,為什麼走向滅亡的門,用的是‘進入’這個單詞,而走向永生的門卻是‘找到’呢?那是否說即便你足夠虔誠,也僅能找到那扇門,而不能進入呢?”
娜塔莎說完,看到班克一臉狂熱,彷彿還有一大串滔滔不絕的話語,要說出來和自己進行論證。
娜塔莎果斷的岔開話題,她伸出食指,按在了班克的嘴唇上,道:
“這個話題太過於廣泛,實在難以判定誰是誰非了,自古以來太多先驅者,早已爭論過無數遍,也不是我們一時半會,能夠爭論出一個所以然的,咱們還是再來看看你的小店,還有什麼我需要的物品吧……”
呼,終於要完了嗎?
有這個感嘆的不只是黑寡婦娜塔莎,旁邊的佩姬和科爾伯羅斯,已經聽的一愣一愣的了。
雖然佩姬自己,對於神學這方面,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