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金字招牌(第2/3 頁)
“對的,沒錯。”全智賢附和,“社長不用謝。”
陳天都:“……喂,我還在聽著呢。”
被這一耽擱,陳天都稍稍推遲了離開,打電話給章紫怡。“喂,導演,居然是你給我打電話。恭喜你的電影大賣呢,要不要請客吃飯。”“……紫怡請你幫點忙,常麗老師的手機電話號碼知道嗎,我想給你們班裡安插一個臨時學員,到時候你要多幫幫她。”
兩天後,全身都不適應的全智賢,帶著陌生和拘謹來到中戲表演班學習,她是以交換生的資格進來的。
打死也不想來的,可誰叫陳天都是老闆呢,掌握著她的未來十年的命運。只能將眼淚嚥進肚子裡,“可惡的壞傢伙,等著,我會報復的。”
這只是陳天都生活中一段小小的插曲,當夜幕被白晝替代,太陽初升綻放出燦爛陽光。一隻飛機從首都國際機場緩緩地起升,直入雲霄後呼嘯著高速飛向地球的另一邊,陳天都帶著幾個主創登陸了英國、法國、墨西哥、德國……等眾多票倉國家,自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日本票倉地。
當心的一週來臨時。勞累一週的劇組才徹底解散。
《無間道》在第二週內地再收5200萬,兩週票房破億,累積1.35億元。陳天都成為內地第二位國產片票房過億的導演。第三週建黨節來臨。可惜沒有架起,市場上也已經陸續有不清晰版的盜版碟出現。明顯是從電影院裡拍攝的。電影票房也直線下降,只收了2600萬。1.61億,已經逼平了《駭客帝國》的輝煌,但兩億幾乎沒有可能。
而在香港,這裡表現最是活躍,可畢竟市場有限,次周票房再收1880萬直接突破五千萬港幣,引得全港側目。也重新整理了最快破五千萬的紀錄,似乎曾經那個遙不可及的6200萬港幣紀錄也不再那麼遙遠了。許多人已經不止看過一遍了,卻依然為電影貢獻著票房。可到了第三週,因為前兩週過度消費熱情,本週票房銳減,只收入823萬,累積5903萬港幣,距離六千萬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數字近乎全港大狂歡,林劍嶽拍著胸脯向陳天都保證,《無間道》在香港必破紀錄。
電影在寶島的最終票房突破1.68億萬臺幣。約3200萬人民幣,這個成績已經相當熱賣了。而在寶島或許只是熱賣,但是在日本就只能用搶錢跟瘋狂來形容。
其實近年來已經少有華語電影能在日本大行其道了。香港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只有辰龍的電影還賣得動。這個國家在80年代中期時候因為本土電影不爭,一度淪為港片跟美國大片爭相唱戲的舞臺,基本上能在美國跟香港大賣的電影,在日本多半也能獲得成功。
90年代,個人電影與獨立製片的興盛形成了以個人命名的電影。日本電影也開始崛起,在國際影壇上享有盛名。小慄康平電影《死之荊棘》1990獲戛納影平家獎,竹中直人的《無能的人》在威尼斯發出了富裕社會中追求貧困的感嘆,北野武的《焰火》1998獲威尼斯金獎。還有追求快節奏的阪本電影,在現實與虛構間走鋼絲的大林電影。新穎的城市喜劇作家周防正行。
1990,第一位東方電影人黑澤明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完成了東方電影的又一次飛躍。1997,今村昌平的《鰻魚》再次獲戛納金獎,顯示了日本電影新的活力。
他們的本土電影已經崛起,地方保護措施之下,再難有80年代的港片在日輝煌。
尤其是動漫文化日漸興盛,一部部暢銷漫畫紛紛推出劇場版,屢屢創造讓人瞠目結舌的高票房,也漸漸養成日本觀眾奇葩的觀影興趣。連美國大片,有時候都難以匹敵。
自11日於日本首映之後,《無間道》第一週便斬獲了2.2億票房,以不可阻擋之勢直逼日本2000年暑期檔冠軍之位。
放映第二週,隨著海外尤其是北美的熱捧,在日本的口碑傳播跟日本媒體自發性的宣傳,上映影院已經達到1017家的《無間道》票房更呈現爆發之勢頭,18、19、20、21日連續遂單日票房過億,分別為1.05億、1.02億、1.01億、1.19億……
第三週才逐漸下降,卻依然有超過600家影院在放映電影。
當22日深夜最後從日本那邊傳回了新一天的統計資料之後,陳天都靜靜躺在,心情很平靜。
這部他投入了太多心力的作品,在亞洲的成功已成定局了。
無論是用心還是劇情方面都要輸給他不止一籌的原作,在亞洲上映時都能斬獲多得多。香港原作在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