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機會在不經意間來臨(第1/3 頁)
“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令人心驚的程度。當子彈射入腦顱,鮮血尚未濺到地上;當利刃插進胸腔,心臟仍在舒張抽搐,生命已然逝去,留下的那些些痕跡,也只如流水滑過指縫後,手上殘留的水漬般輕易蒸發。史蒂芬用二十五分鐘時間,強迫人們接受這個震撼——身處戰爭中的人,就如指尖下的蟲蟻。”
《拯救大兵瑞恩》的拍攝仍在持續,陳天都得到了更多表現機會。
這些並不是他主動爭取的,斯皮爾伯格也不會對某個人特別上心。加上劇組成員都是精英,更不會厚此薄彼。只是對比導演組其他幾個人的辦事能力之後,他不得不承認,陳天都這個年輕人很有一套,而且進步很快。最重要的是,陳天都每次拍出來的畫面居然都完美契合他心中所想,有時候連他也不得不懷疑,難道真有知音這種東西。
湯姆-漢克斯痊癒了,雖然陳天都的按摩起到的作用很小,卻成功拉近了與影帝的關係,每次外出喝一杯時都會叫上他。
在劇組中有個主演罩著,他的地位更加穩固。比較神奇的是,這個年輕人不僅能跟主演打好關係,跟群演也能打成一片,儼然成了劇組最受歡迎的人。
但陳天都並不愛出風頭,大多數時候,他會抱著個一個小本子滿劇組轉悠,問各個職位大師們一些問題。燈光、攝影、道具、特效等等,前輩們面對一個好學的年輕人認真求教,一般都不會拒絕。
他看起來不像是個編劇、副導演,反而像是劇組來的實習生。可一旦有需要,他卻能比任何人都完成的更好,從不出錯。這才是斯皮爾伯格對他放心的地方。有些他無法親自前往、需要助手去完成的拍攝任務,他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會是聖誕-陳。
陳天都也如飢似渴的學習各種知識,還有比跟在這個星球最好的導演之一身邊學習更好的機會嗎?
作為“二戰片質量保證”的斯皮爾伯格導演顯然深諳戰爭史詩片的玄機。所以他老人家雖然大把大把銀子燒著,一茬一茬特技使著,一片一片血漿潑著,在電影最該出彩的地方絲毫沒落窠臼。
為了增加真實感,斯皮爾伯格用近乎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來拍攝片頭25分鐘的登陸場面。
他在拍攝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節,接受了陳天都的意見後,更是親自動手,在大部分時間裡使用手提攝影機跟蹤登陸計程車兵們進行近距離拍攝。斯皮爾伯格真心覺得陳天都的這個方法很棒,真的就像是一個跟隨士兵上戰場的戰地記者,可以真實拍攝整個登陸場面。
全片的跨度非常大,但在斯皮爾伯格手中不會浪費一分一秒。只要抓住時機,往往只需三兩個鏡頭換位,許多長短鏡頭的應用更是堪稱經典教科書!
幾句活靈活現的對白,一個不經意間的手勢,一曲經典的戰爭絕唱一氣呵成。
“只因戰爭乃是人的戰爭,戰爭電影也是人的電影。”
大師讀懂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電影是活的史詩;庸才沒明白過來,於是就只能套在“搖晃機位”和“武器裝備”上瞎打轉。
陳天都又被分派了拍攝任務,一個很重要的場景,“美軍去給家屬送陣亡通知書”的那一段。
這段戲無法在愛爾蘭島嶼片場上完成,斯皮爾伯格又離不開這裡,所以他交給了陳天都去負責。到此時,拍攝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陳天都在劇組的地位凸顯無疑,連這麼重要的劇情都交給了他,這是整個劇組絕無僅有的榮譽和信任。
連夢工廠高層都對他產生了興趣,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一個很得斯皮爾伯格重視的年輕人,是非常值得籠絡的。
陳天都帶齊人馬,用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慢磨細磨,才拍完這短短几分鐘的鏡頭。但並不意味著就過了,膠片送回去給斯皮爾伯格看,他點頭透過後才算完成。如果不夠好,保不準斯皮爾伯格會親自出馬。
黑暗的放映室中,寂靜無聲,導演組和製片組幾人全擠在這裡。播放的正是陳天都拍攝的內容。
後勤部門的女工們不停敲打著一張張慰問信,昏黃的鏡頭,沙沙的敲打鍵盤聲,這是戰士陣亡的通知。細心的女工忽然發現了三封信都寄往一個相同的地方,原來是一家人死的只剩下一個瑞恩同胞兄弟。
將軍決定帶回瑞恩,不能讓那位太太收到最後一個兒子陣亡的通知。
把訊息美軍去給家屬送陣亡通知書的那一段,母親看到兩個軍人從車上下來並把帽子摘掉後,就立刻癱倒在地。陳天都用的是背後拍攝,連母親的面容都沒有拍到。黑暗中紀錄下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