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影院全懵了(第2/3 頁)
究竟哪裡不合理,矩陣電影的具體分配比例又是如何?”
林芝玲馬上微笑閉口不答,這種問題誰會來挑明,矩陣自己還要開院線呢。
合不合理要看從誰的角度,先來看下目前的計算方式。假設總票房收入是100,其中電影專項基金為總票房收入的5%,營業稅為總票房收入的3.3%,剩餘的91.7%中影院和院線佔據57%(其中院線可分得3%~5%),製片和發行方最多隻能佔到43%。
發行和製片如果不是一家人則發行方先扣除複製洗印和宣傳推廣成本和其他相關費用再將剩餘按五五與投資方分成。由此可見離收錢最近的是影院,花錢最早收入最晚的是投資方。單純從這點看,對於投資方是不合理的。
但這又是一個合理的鏈條。現在欠缺的是對影院的票房監管,對發行方的合理宣傳投入監督和評估。即便製片和發行多爭取兩個點,對整體的改善是沒有特別意義的。
除非有一天像美國一樣。當票房對影院不是絕對收入指標的時候,在影片上映前兩週大幅度的調高製片和發行的分配比例的時候,再來談談合理性吧。
“影院全懵了。”林芝玲其實還有這一句話沒說出口呢,想了想,還是少得罪些人。然後甜美的將電影發行方之一的中影發言人引薦出來。
中影韓三品親自出馬,宣佈道:“今年年末就要頒發適時新的院線制度,加快統合全國閒散影院。就是為了祛除這種爛相。我們有志於打破目前國產電影的僵局,也願意與所有志同道合者一起為國產電影崛起而努力……競爭讓觀眾重回電影院!”
也無怪中影這次會支援。誰到了這份上,都會要尋找出路。
前幾年國產影片的票房不到全國總票房的一半,院線制的成立,將會有一個真正市場化的更好的業績。其實。1993年我國電影發映發行進入市場化以來,始終沒有擺脫事業化管理的影子。
國民在呼籲繁榮國產影片,上頭也厭惡看不到國產電影。
所以,國產影片的放映發行的票房收入,也是政府管理部門考量一個電影反映發行機構年終業績的非市場化的指標。在各機構重視這一非市場化的指標同時,必然落入違背市場化運作的怪圈,《我的野蠻女友》就是其中得益的幸運者。
今年的《速度與激|情》、《珍珠港》等大片在國內上映,引發票房狂潮,但畢竟還是屬於好萊塢電影。國產影片的票房一直不振。與同年度國外大片收入形成嚴重反差,如何讓這個反差在年終總結報告中不至於特別尷尬?
《我的野蠻女友》成了救命稻草。
這是一部完全的國產片,而且誰能確定陳天都以後還拍不拍國語片呢。這可是難得的機會。中影配合矩陣強勢推出,雖然直接負責該片發行的不是中影公司,但中影公司卻作了最大配合,把原定同時發行的李聯傑的《宇宙追緝令》等大片的發行期挪到了春節後,給《我的野蠻女友》讓道。
《我的野蠻女友》受益,別人都沒話說。誰叫能拍出大票房電影的只有他呢。
當然,另外一部跟著受益的電影。還有馮笑剛即將上映的《大腕》,他們完全是沾了光。矩陣在前面開路,他們在背後享福,興許這會兒還正偷著樂呢。
這個配合讓京城觀眾在近一個月內,走到哪家影院,都有機會看這部影片。這種含有非市場化成分的舉動的成功實現,也依賴於一個城市院線的壟斷。
所以,對院線改革最為關心的,莫過於內地導演、製片商,包括馮笑剛、張一謀、王忠君、張衛平等人。張藝謀的《英雄》早就關機,為何秘而不宣,他在等來年底內地的公映檔期,如果影片內容提前走光,在這近一年的等待中,保不準誰會就此依葫蘆畫瓢,拍出一個《英雄》的雙胞胎來叫板,那幾個億的投資就泡湯了。
比張一謀更累的還有《天地英雄》,這部已經完成的影片,把公映期放在了明年,為的就是等一個類似於《大腕》的運氣。
導演張一謀對此格外欣慰:“票房不一定是評判好電影的主要標準,但只要你的發行放映體制是市場化的正常多元競爭,那好電影肯定有好的票房回報。”
次日,這些新聞再次引起轟動。記者去影院一看,果然發現了許多學生監察員。有人告訴記者,每天都來,與影院的人都熟了。
其實矩陣為何如此費力“痛剿”票房?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按照國際慣例,片方與影院的票房分賬,是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