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遇白登之圍,艱難逃出後,方才佩服劉敬的先見之明,請他再出主意,阻擋匈
奴的南侵,於是劉敬獻上了很受爭議的〃和親政策〃:建議派呂后唯一的女兒
──長公主前往和親。還告訴劉邦,只有派長公主去,才能顯示漢朝對匈奴和
好的誠意。如果派個宗室女子代替,一旦被發現的話,不但失信於匈奴人,而
且是白白浪費。試想,出身卑微的閼氏,怎麼會得到匈奴人的尊重,又怎麼能得到尊貴的地位,她的後代也不會有當單于、為漢匈和平做貢獻的機會。這樣的和親還不如不和。但是,呂后的日夜哭泣泡軟了劉邦的耳朵。漢朝最終派出宗室女子,以公主的名義前往和親,劉敬作為使者陪同前往。自此,漢與匈奴約定結為兄弟,各自以長城為界。
自此,和親成為西漢初年的國策,高祖之後的惠帝、文帝、景帝,以及年輕的武帝,都奉行不渝。和親政策,對於匈奴帝國來講,除去緩解兩國矛盾這樣單純的政治目的外,還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因為,和親條款中赫然寫著,公主往嫁匈奴(實際上都是受封的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兒女或者姐妹)時,必定捎帶上豐厚的嫁妝。根據後世的慣例來看,這份嫁妝價值絕對不菲,對匈奴而言是筆不小的收入,而且還是不用打打殺殺就能獲得的。並且,漢朝還要在邊境上開放關市,讓雙方百姓互通有無,即使遇上天災人禍,草原的牧民也可以用自己的畜牧產品來換取必要的糧食和日用品。另一方面,漢朝先進的手工業,也隨著公主進入草原,對於匈奴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極其有利的。
當然,和親的這些好處,都是日久才能見到的,當時的冒頓單于未必想那麼遠。而且,換個角度想,白登之圍的時候,冒頓單于只要困死劉邦和他的數十萬漢軍,使得漢朝大亂,便可乘機率匈奴鐵騎南下,直取中原,而匈奴帝國也將會,成為當時最大的軍事強國。但是,為什麼一向聰明的冒頓單于放棄了這個機會,接受和親呢?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5節:盛極一時……匈奴帝國(5)
史學家司馬遷認為,這要歸功於陳平的計策。漢高祖劉邦受困於白登之時,陳平獻計,用厚禮賄賂閼氏,讓她幫漢朝說好話。她對冒頓講:〃兩國國王之間,不宜互相爭鬥。即使您得到漢地,也沒法長久地佔據它。並且漢王也有神靈護佑,您不得不防。〃如此,冒頓撤圍一角,漢兵從此突圍。姑且不論漢軍的賄賂是
如何突破冒頓單于的層層封鎖,送到閼氏手裡。閼氏用來說服冒頓的話來看,
好像冒頓真是個敬畏神靈的人。果真這樣的話,他還會做出弒父自立的事情嗎?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到底是什麼讓他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呢?
這要從冒頓單于的性格講起。前面講過,冒頓曾經作為人質,在月氏待了
不少年(具體年數不詳)。這是冒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那裡,他不
但學習了月氏先進的軍事技術……鳴鏑之法,為他日後掌握、改革匈奴騎兵打
下了基礎。另一方面,他在月氏經歷了一次生死變故。正是這場變故,引發了
他對父親的仇恨,並種下他對別人(包括自己)的深深的不信任。而更為重要
的是,他養成了一種陰鷙的性格。這種性格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表裡不一,
善於忍受,即使心裡充滿多少仇恨和委屈,表面也不表現出來,而是把殺機暗
()
藏,積蓄力量,直到他認為萬無一失的時候。
正是這種性格特徵,使得他在白登之圍的時候,錯過殺死劉邦、稱霸天下
的良機。詳細情況大概是這樣的:冒頓原來與韓王信手下的王黃、趙利兩位將
領有約定,但是王、趙二軍並沒有如期趕到,冒頓心生懷疑,擔心他們和漢朝
有謀,背後偷襲自己。另外,從此前殺頭曼、滅東胡王的過程可以看出,在對
待勢力相當的對手時,冒頓他總是三思而後行的,總是要先忍耐很久,直到一
擊必中的時候才出手。白登之圍的時候,冒頓對於漢朝雖有滅之後快的想法,
也有事先的佈置,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對陣,他並沒有一擊必中的把握。這個時
候,他對別人的不信任以及他的陰鷙的性格帶來的三思而行的行為方式,使得
他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走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