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約,清政府的賠款額就高達億兩白銀。加上其他不平等條約的賠款,整個晚清政府被迫賠款一共達16億兩(這還不包括利息)。賠款如此之多,但如果清政府及時挽救,也還算不上致命。我們可以做一個這樣的計算:如果清政府能按5%的年利率從本國融資,而且每年從1億兩白銀的國庫裡拿出一半來支付利息,那麼清政府至少也可承受10億兩白銀的賠款,也許還不至於破產。但現實並非如此,金融市場的缺乏使得晚清政府無法為這些賠款做出一次性支付,以致於清政府最後只能以國土和主權作為抵押。大片國土被奉送和割讓,緊跟著關稅也被作為抵押,中國的主權就這樣一步步地喪失。於是臺灣和遼東半島被割讓,於是眾多商業城市被開放為商埠(國外大量工業品如潮水般湧入,使小生產者大量破產),於是外國列強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派駐軍隊,甚至中國的政府機構如何設定也由列強來主宰。
金融系統的匱乏導致了軍事力量的不足,並進一步導致政治力量的薄弱。中國就這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弱國無外交,一個連自身經濟也發展不起來的國家,怎麼能在列強林立的世界上立足!
。。
打伊拉克是表,壓歐元為真(1)
21世紀,經濟戰爭已取代軍事戰爭,成為一個國家奪取其他國家財產的主要手段。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圍繞金融展開的,我們稱之為廣義的金融戰,其最高目的就是爭奪金融制高點。所謂金融制高點,就是貨幣的霸權。而美國所發動的一系列戰爭,目的便在於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
美國為了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一直把美元霸權作為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這個核心利益是絕對不能削弱的。因為美國在21世紀的戰略是維持“單極”世界格局,即不允許任何霸權對美國形成挑戰,因而美元的強勢地位對美國經濟及其霸權地位極其重要。而維持美元強勢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資本。然而,歐元的出現,使維護了半個多世紀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首次受到挑戰,歐元的強勁走勢使更多的國際資本對其刮目相看。
這個情況的發生直接觸動了美元的霸權地位,為此,歐元的出現對於美國來說不管是剛剛開始起步,還是到未來,都被視為最大挑戰。在歐盟範圍有20多萬億幾乎和北美自由經濟體相似的龐大經濟體,毫無疑問,歐元出現以後,歐洲各個國家不再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對美國的挑戰不僅僅是少印紙鈔的問題,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向歐洲,這是美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歐元成為了美元最強勢的競爭對手,打擊歐元勢在必行!美國大部分官員在國會上強調:“歐元向美國的生命線、美國的核心利益挑戰。”歐元對他們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其出現當年吸引國際資本就跟美元持平。到了2004年,歐元對國際資本的吸引開始超越美國;是年,以歐元計算的國際資本流入歐洲是萬億歐元,而在美國只有億美元。
從實際需要來看,鑑於龐大國際收支逆差的存在,美國從來都不能容忍大量資本從本國流出。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它也一直在採取種種措施阻止資本流出。歐元對美元的地位影響如此直接,美國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美國如何才能打垮歐元,從而讓美元霸權地位更加堅固呢?美國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掌控石油,使其成為打垮歐元的殺手鐧。對此,喬治?沃克?布什政府十分清楚,對石油的掌控實際上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掌控,因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沒有一個不是仰仗石油作為發展的基礎的。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6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進口。除了英國,其他歐盟成員國石油的進口依賴率都高達80%…90%;其中德國最高,達到98%。對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的歐盟國家來說,能源供應短缺必然會沉重打擊歐洲的經濟增長,從而使歐洲國家的財政經濟情況發生困難,最終遏止歐元銳不可擋的發展勢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打伊拉克是表,壓歐元為真(2)
要打垮歐元,就必須找準歐元的“軟肋”的所在。而美國發現,歐元的“軟肋”在於歐盟27個成員國只有共同的貨幣政策,而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歐元要保持穩定就必須限制成員國的財政赤字水平,如果各國的財政赤字都“超標”,就會導致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經濟都不太景氣。這樣一來,維持赤字水平本來就已經很困難,統一貨幣就更成了一句空話。如果此時美國控制了石油的供應,導致海灣地區石油供應不足,對高度依賴海灣石油的歐洲國家來說,後果是難以承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