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史事件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分析。
在20世紀80年代,里根總統執政期間,美元的發行量不斷上升,而與此同時,美元的利率也有所提高。政府對外宣傳,這些上漲是用來增加“經濟陷入危機的前蘇聯在西方世界的籌款成本”,實際上利用美元高息造成的堅挺假象充斥了美國的市場。然後,美國政府又透過各種媒體和資訊渠道把這種毫無虛假的、空前繁榮的資訊傳到前蘇聯。這時整個前蘇聯從上到下被這種透支了明天的、空前的繁榮所震撼。
同時,里根總統恰到好處的在與前蘇聯領導人會談時提出了一種善意的恐嚇:“我能拿出比現在多得多的錢與你們進行軍備競賽,你們受不了的!”美國的這種心理施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個前蘇聯上下都彌散著一種對“美國繁榮的崇拜”和對“美國繁榮的反思”,由於這種信心的喪失是從真實的美國市場,及其整個國際金融力量對比中體會而來的,所以是真實的、理智的和經得起反思的,這就決定了前蘇聯金融戰役的大背景和整個戰役的勝負。
在發動這個金融決戰之前,美國的金融戰役的指揮者已經迅速透過獨資、合資等形式在前蘇聯境內設立了大量“獨立核算”的現代私人銀行,並且利用前蘇聯老百姓對前蘇聯銀行和“現代私人銀行”模糊認識而帶來的盲目信任感。這時,“不用排隊”、“微笑待客”、“獨立核算的現代私人銀行”如同雨後春筍般遍佈了前蘇聯的每一個城市。私人銀行免費的咖啡、和藹的微笑,無疑給前蘇聯人民帶來了一種感覺:私人銀行比前蘇聯國有銀行強多了!在此背景下,“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透過各種灰色手段以相對高一點的利息和一杯免費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前蘇聯民間和企業的盧布儲蓄。與此同時,“互不相關的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利用灰色手段向前蘇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盧布款項!當現代私人銀行在積累了充足的前蘇聯儲戶和前蘇聯國有銀行的盧布數量後,市場上的私有化債券收買行動,在唱衰私有化債券的媒體宣傳戰中悄然展開。由於私有化債券是“沒有什麼分紅能力的國有企業”的債券,與其留著沒有什麼升值潛力,倒不如拿出去換到現錢!於是,整個前蘇聯的大量私有化債券被現代私人銀行收購,然後迅速地透過各種隱秘的渠道做了二次分配。
忽視金融戰爭無疑自取滅亡(3)
羅徹斯特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和工商管理學米切爾?詹森()教授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坦言:“前蘇聯私有化債券的出售,本來也還不一定就會帶來國家經濟立刻崩潰的慘痛結果!”對此,金融專家建議,此時前蘇聯的政府監管部門如果堅決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收緊盧布銀根;
第二,大幅提高盧布利率;
第三,毫不猶豫地堅決取消半公開的盧布和美元自由匯兌;
第四,嚴厲打擊黑市美元交易和灰色金融市場
第五,嚴格審查私人銀行資格,大幅提高進入和退出門檻;
第六,堅決杜絕非法金融機構的資金匯入匯出;
第七,嚴格審查各種私有化債券涉及包括的企業的破產;
第八,讓前蘇聯央行釋出盧布大幅升值,比如穩定在1盧布:10個美元的水平。
那麼,此時前蘇聯的情況就是把國家或者國有企業賣了個相對還算湊合的價格!如果前蘇聯政府監管部門真的嚴格執行了這些政策,那麼居心叵測的現代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將面臨一個天文數字的盧布債務。
對此,米切爾?詹森教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撰文指出,如果私人銀行真的按照誠實的市場來做,那麼現代私人銀行用實際上是用高達30…40個百分點高息,或者透過“代價不菲的灰色交易”取得的前蘇聯國有銀行和國有金融機構的大宗盧布貸款,現代私人銀行在債券市場上購買的私有化債券而花出去的盧布就無法償還。為此,米切爾?詹森教授重點談到:“此時現代私人銀行只能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破產,二是歸還利息和本金。因為現代私人銀行破產不僅白白給了前蘇聯國有銀行和國有金融機構十萬億盧布,而且把自己的精心裝潢的鋪面和豪華的的免費咖啡機都要進行拍賣,那些剛剛購得的私有化債券又會奇蹟般回到前蘇聯政府手中;對於歸還利息和本金,現代私人銀行必須每年歸還三萬到四萬億盧布的利息來歸還盧布!問題是前蘇聯政府當時如果採取了常規性金融監管方案,就會導致前蘇聯金融市場盧布通貨緊縮,那麼私人銀行就只能用天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