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衝金碧輝煌的屋頂。
省城的簽字儀式結束後,張大同和集團的同志乘當天的特快列車去了上海,參加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開的“中國紡機”股票上市新聞釋出會。
在新聞釋出會上,張大同向包括平川在內的全國七十萬投資者,詳細介紹了中國平川紡織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情況和經營現狀,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遠景,向投資者們承諾,作為國有股份佔控股地位的紡織集團的總裁和法人代表,他將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給普通股的持有者以滿意的投資回報。
有記者問:“張總,你預計中國紡機上市首日的開盤價會是多少?”
張大同巧妙地回答:“會是一個適當的價位。”
有股東問:“聽說貴公司剛和美國公司簽訂了一個近億人民幣的合資合同,請問,公司有無增發股票或在境外發行股票的計劃?”
張大同答道:“目前還沒有這種計劃,至於日後有沒有這種可能,要看事業的發展和公司當時的情況而定,現在無可奉告。”
有銀行券商問:“作為一個改制公司,而且是經濟欠發達的平川市的改制公司,請問張總,你本對公司改制後的經營和盈利前景有充分的信心嗎?”
張大同答:“我本人和我公司一萬八千名員工均有充分的信心。至於說到平川的經濟欠發達,我不否認這了一點。但我想說的是,平川正在拼命趕上來,國際著名的公司對位於平川的本公司一舉斥資一億一千萬美元的事實已說明了很多問題。”
最後,問題又回到了首日開盤價上。張大同實在沒法回答。
上市推薦人和主承銷商代表,同一些證券專家們發表了意見,認為這隻股票的首日開盤價應在十至十二元之間,最終將保持在八元左右的水準上。
誰也沒料到,由於股權的高度分散,中國紡機首日開盤價競達十六元五角,且在當日衝高至十八元四角,嗣後以十七元八角撤收全市,創造了一個原始股獲利的驚人記錄。
當晚,柏志林打電話給張大同說:“張總,你的紡織機械真值十七元每股嗎?我們亞太五百萬法人股是不是就按這個市價的零頭轉讓給你呀。”
張大同得意地笑道:“柏總呀,你要對我們的股票充滿信心嘛!現在十七元,日後沒準還會是一百七十元呢!”
柏志林說:“得了吧,張總,我替你算了一下,按今日收盤價,你那股票的市盈率已經到了八十五倍,就是說,我柏某今天買了你的股票,要在八十五年以後才能收回投資。你老兄說,這種瘋狂投機有道理嗎?”
張大同說:“老弟呀,我們面對的,就是這麼一種轉軌期的複雜經濟現狀嘛!投機和投資並存,都有其合理性嘛。真人而前不說假話,我承認我的股票不值這麼多錢。可既然有要冒險來投機,我就不能對其冒險的結果負責了,這是世界股市的常識嘛。全國各地的證券市場上都有醒目的提示嘛:股市變幻莫測,投資風險自負。”
柏志林直樂:“好你個張總,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了,比我這個個體戶還瀟灑。算了,不閒扯了,和你說正經的吧。你知道的,我這裡上了個安居工程,等著用錢,趁著股票今日高開高走,把手裡的五百萬法人股抵押出去了,明天要到你們集團辦個手續。”
張大同大為驚異,問柏志林:“你抵押了多少資金?”
柏志林說:“你猜猜看?”
張大同說:“打打折能抵千四五百萬吧?誰都知道按規定國有股、法人股這幾年不能上市流通,人家要你的法人股幹啥?不積壓資金麼?”
柏志林道:“他要我還不給呢!總有一天法人股會上市,同股同權也是世界股市的慣例嘛。再說了,我對你老兄也還是有一些信心的,所以才抵出去,沒轉讓出去。”
張大同再次問:“你到底抵了多少資金呀?”
柏志林輕描淡寫地說:“也不算多,和你這國家的大買賣不能比,也就抵進來三百一十萬美元,相當於兩千五百多萬人民幣吧。”
張大同一下子愣住了:這個柏志林,簡直是個投資經營的天才!五百萬買來的法人股,兩千五百多萬抵出去,也就是說以五倍的高價抵了出去,一邊最大限度地盤活了存量資產,一邊又沒放棄紡織機械集團未來盈利的前景,真是絕了。
看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盤活存量資產方面,還大有潛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企業的產權轉讓、置換、抵押都可以大膽地試著搞起來。他相信,作為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大型國有公司,一旦進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