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賢侄,要想打動我家琰兒,光是些奇*技巧和庖廚之能可是不行啊。”
我聽著蔡邕的打趣,面色通紅,可是樂聲一轉,隨樂而歌道:“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一曲臥龍吟,唱盡了隱士賢者報國之心,也道盡了出世入世的慷慨抱負。
“好!”蔡邕興奮的大叫道:“霸先大才,先是武藝驚人,後又有禮有節,不卑不亢,謙虛禮貌,於小可持家興業,於大可安邦興國!我欲收霸先為弟子,不知呂兄以為如何?”
這可是蔡邕啊!劉備、公孫瓚只是靠上盧植,每每提及都是甚有榮焉。而蔡邕比之盧植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我卻猶豫了。我看向蔡琰,就見小琰兒,滿臉通紅,不知道是興奮的,還是害羞的。但是她向我狠狠一點頭,意思說:“拜師!”
我拿起一杯茶,向蔡邕敬道:“學生拜見老師!”
“好!好!今日老夫收到如此一個佳徒,我心甚慰啊!”蔡邕接過茶喝了一口感嘆道。
既然拜師了,就是一家人了,宴會的氣氛更加的活躍,娘和二孃回後院了,本來蔡琰也是要去的,卻被我抓住小手,走不得。
我拉著蔡琰柔若無骨的小手,很想對自己說:“我不是蘿莉控,我不是怪叔叔!”可是看著蔡琰害羞的樣子,我心中嘆道:蘿莉控就蘿莉控吧,怪叔叔就怪叔叔吧。反正我現在也才十二歲,等能結婚的時候,小琰兒也該成熟了吧。
我低下頭,低聲在蔡琰的耳邊說:“琰妹妹,我能叫你琰兒麼?”
蔡琰通紅的小臉,斷斷續續的說:“自是…自是…可以…”饒是我平時耳聰目明,亦是差點沒聽見她說話。
“小琰兒。”我在蔡琰耳朵邊輕聲喊道,聞著蔡琰身上的香味,看著她晶瑩潔白的耳垂,忍不住舔了一下。
“呀!”蔡琰臉更紅了,頭都快低到桌子下面去了。
“咳!”蔡邕可能是實在看不過我調戲他女兒了,咳嗽了一聲,和我老爹說起了朝廷現狀,我趕緊坐好,作恭順狀。而手卻在桌子下面,繼續拉著蔡琰的小手。
“自建寧二年,皇上下詔將黨人赦歸鄉里,禁錮終身,不得做官,至十月,黨事獄又起,黨人妻、子徙邊,附從者錮及五屬。”蔡邕嘆道:“已經七年了,若不是有丁原丁刺史照顧,可能我都去了吧,一路走來,看見羌人、突厥人又蠢蠢欲動。哎,這大漢如何好的了啊!”
“伯皆兄!”老爹道:“若是皇帝英明,努力變革,大漢未免沒有回天之力,若是皇帝昏庸,你我就是憂心致死又有何用?現今宦官弄權,外戚當政。那何進不過一殺豬賣肉之徒,如何懂得朝政,聖上卻委之以大將軍,聽說現在豬肉之所以進入達官貴人的餐桌,就因為大將軍之故!”
“撲哧!”蔡邕笑道:“呂兄嘴巴未免太過惡毒,那是別人討好大將軍所為,又不是大將軍有意為之。”
“至少,大將軍沒有制止吧。要知道民生艱難,大將軍不知撫民,若民不聊生,則天下變矣!”老爹說道。
“應該不至於如此吧!”蔡邕道:“大漢民風淳樸,前些時日,還有太平道大賢良師在各處贈醫施藥,開設粥棚以饋百姓呢!”
“這太平道是不是在大漢很多地方都有?”我急忙問道:“蔡師,現在離甲子年還有多久?”
“這太平道在大漢十三州的七八州都有吧!”蔡邕想想道:“還有七八年吧!”
我算算我的年齡,心道:甲子年就是184年,還七八年就是說,黃巾起義還七八年就要發生了,不行我要想辦法練出只精兵,保護爹孃,不然麻煩就大了。
“如此大漢就危險了!”我說道:“太平道起事,必在甲子年!”
蔡邕和老爹大驚,就連小蔡琰都忘記了害羞而抬頭看著我。蔡邕沉聲問道:“此話怎講?”
“敢問老師,如今大漢情勢如何?”我向蔡邕問道。
“民不聊生,有大亂之兆!”蔡邕回答道。看的出蔡邕是個明白人,可惜他死的太不明不白了。
“若此情形保持七八年不變,或是更加惡化,老師可能保證,天下無人造反?”我又問道。
蔡邕沉吟道:“不能,即便是盛世亦是不能,況乎現在?”
“眼下太平道在大漢十三州贈醫施藥,設棚施粥,直至七八年後,其民心高乎?其民望甚乎?”我緩緩的問道:“若大賢良師在那時振臂一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