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穿戴齊備,天才麻麻亮。楊嗣昌來了,對他說了些慰勞的話,陪著他一起騎馬往皇城走去。路上常看見成群難民睡在街兩旁的屋簷下,不住地呻吟悲哭。盧象升不忍看,不忍聽,心中打陣兒刺疼,憤憤地想:“看國家成了什麼情形,還有人想對敵人委曲求全,妄想苟安一時!”他向楊嗣昌狠狠地看了一眼,忍不住問道:
“虜兵已臨城下,聽說朝廷和戰決策不定。皇上的意見到底如何?”
“皇上今天召見老先生①,正要問一問老先生有何高見。”
①老先生——當時官場中有種習慣,如果談話的對方是自己的同輩,或者比自己的職位稍低而不是直接下屬,不管對方年老或年輕,都可以尊稱對方為“老先生”,自稱“學生”。
“我公位居樞輔①,皇上倚信甚深,不知閣老大人的意見如何?”
①樞輔——中央政府稱為中樞,六部尚書都是中樞大臣。楊嗣昌以兵部尚書人閣,所以稱為樞輔。
李自成 第一部分(10)
“九翁,你知道皇上英明天縱,許多事宸衷獨斷……”
“可是公系本兵,又系輔臣,常在天子左右,對和戰大計應有明確主張。”
“學生也主戰。”
“這就好了!”盧象升高興他說。
“不過虜勢甚銳,戰亦無必勝把握。”
“只要朝廷堅決主戰,激勵將士,各路勤王之兵尚可一用。”
“這個……”
“閣老大人,大敵當前,難道還可以舉棋不定?”
“等老先生見過皇上之後,我們再仔細商議。”
盧象升心中疑惑:“難道皇上也會主和?”但是他不敢直間,對楊嗣昌說:
“在學生看來,今日只有死戰退敵,以報皇上!”
楊嗣昌沒有做聲,心中很不高興。他覺得盧象升這個人秉性太強,很難馬上同他的意見取得一致,只好讓他碰一碰釘子再說。盧象升看透了楊嗣昌的主和心思,他不再同他爭辯,心裡想,等我見了皇上再說吧。
他們在承天門西邊的長安右門以外下了馬,步人皇城。在明代,內閣在午門內的東邊,為著保密,非閣臣不得人內,所以楊嗣昌不能把盧象升請到內閣去坐,到兵部衙門休息雖然方便,過了東千步廊和宗人府就是,但太監出來宣詔和象升進宮陛見又太遠,所以楊嗣昌就陪他坐在冷清的朝房中(今天不是常朝的日子)閒談,等候著太監傳旨。
大約過了一頓飯時候,從裡邊走出來一位太監,傳盧象升速到平臺見駕,象升慌忙別了嗣昌,隨著太監進宮。當他從皇極殿西邊走過去,穿過右順門,走到平臺前邊時,皇帝已經坐在盤龍寶座上等候。御座背後有太監執著傘、扇,御座兩旁站立著許多太監。兩尊一人高的古銅仙鶴香爐嫋嫋地冒著細煙,滿殿裡飄著異香,殿外肅立著兩行錦衣儀衛,手裡的儀仗在早晨初升的陽光下閃著金光。盧象升在丹埠上行了常朝禮,手捧象牙朝笏,低著頭跪在用漢白玉鋪的地上,等候問話。聽見大監傳旨叫他迸殿,他趕快起來,躬著腰從左邊登上臺階,走進殿裡,重新行禮,更不敢抬起頭來。
雖然五年前盧象升就擔任了重要軍職,替崇禎立下了不少功勞,但崇禎還是第一次單獨召見他,希望自己同楊嗣昌秘密決定的國策能夠從這一位罕重望的總督身上得到支援。有片刻工夫,崇禎沒有說話,把盧象升通身上下打量一眼。這位文進士出身而又精通武藝、熟悉韜略的人,今天給他的印象特別好,盧象升才三十九歲,麵皮白皙,帶有風塵色,下頦有點尖,顯得清瘦,配著疏疏朗朗的鬍子,完全像一個書生,不像是一個嫻於騎射,能夠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人。但是他的一雙劍眉和高聳的顴骨,寬闊的前額,卻帶著沉著而剛毅的神氣,把低著頭跪在面前的盧象升打量過後,皇帝開口說:
“虜騎人犯,京師戒嚴。卿不辭辛苦,千里勤工,又為朕總督天下援兵,抵禦東虜,忠勤可嘉。朕心甚為喜慰。”
這兩句慰勉的話使盧象升深深感動,覺得即令自己粉身碎骨,也沒法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臣本無帶兵才能,”他回答說,“平日只是愚心任事,不避任何艱難,但自臣父下世以後,臣心悲痛萬分,精神混亂,遠非往日可比。況以不祥之身,統帥三軍,不惟在將士前觀瞻不足以服人,恐怕連金鼓敲起來也會不靈。所以常恐辜負聖恩,益增臣罪。”
崇禎又安慰他說:“盡忠即是盡孝。大臣為國奪情,歷朝常有。目前國步艱難,卿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