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偌��睦鎰懿幻懺楓凡話病K�鈧�闌噬鮮且桓鍪�侄嘁傘⒏浙棺雜煤推⑵�┰甑娜耍�苣咽毯潁�媸竅袼諄八檔摹鞍榫�綈榛ⅰ薄=裉轂換噬銑櫳牛�擋歡�囊淮蠡岷鋈槐湄裕�凰�巫鎩S捎謖飧鱸倒剩���匆丫�玫交噬賢�猓�盟�僑ケ�可惺橐恢埃�偌雎�笊�創�媯�員慵跚崴�腦鶉危�ㄐ腦諛詬蟀焓隆P洩�3�瘢��桓姨�鶩防矗��嘔噬轄徘暗姆階┑兀�群蚧噬纖禱啊�
①南京——明朝自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遷都北京後,南京改為留都,仍設中央各衙門和文武朝臣。
“先生起來。”崇禎說,聲音很低。
楊嗣昌又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垂著雙手,等候皇上繼續說話。崇禎輕輕地咳了一聲,問:
“盧象升今夜一定能來?”
“一定可以趕到。”
“三大營①如何分派?”
①三大營——明朝拱衛北京的軍隊總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因系京城衛戍部隊,所以又稱“京營”。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駐守東直門和朝陽門外。原來在德勝門外駐紮一部分,備援昌平。如今各處勤王兵馬來到,昌平無虞,這一部分人馬也撤到朝陽門外。”
“城上的守備情形怎樣?”
“京營兵守城夠用。紅衣大炮昨天都已經運到城上,也派官員祭過。”
聽楊嗣昌對答如流,崇禎頻頻點頭,感到滿意。他想詢問議和的事,但是遲疑一下,改換了一個話題,說:
“如今虜騎人犯,國家兵源枯竭,不易應付。廷臣們洩洩沓沓,徒尚空言,不務實際,一到緊急時候,不能為君分憂,殊負朕意!如兵部主事①沈迅,上疏奏陳邊務,說什麼‘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編人裡甲②,三丁抽一,朝夕訓練,可得精兵數十萬’,這豈不是以國事為兒戲?糊塗之至!”
①主事——六品文官,是中央各部中的“處長”。
②裡甲——最基層的社會和政權組織,裡等於保,裡之下是甲。
楊嗣昌見皇上生氣,委婉他說:“沈迅這意見確實糊塗。但他敢於冒昧上奏,一則是他知道陛下是堯舜之君,不罪言者;二則是他憂國心切,不暇細思。他所條陳的事項頗多,其中也不乏可採之處。”
崇禎沉吟片刻,點頭說:“姑念他還有點憂國之心,朕不罪他。”說畢,把下巴一擺,幾個宮女和太監又趕快退了出去。 。 想看書來
李自成 第一部分(5)
“自朕登極以來,”他用低而沉重的聲調說,“東虜已經四次人塞,崇禎九年秋,虜騎人犯,昌平失守,震驚陵寢。凡為臣子,都應臥薪嚐膽,誓復國仇。可是剛過兩年,虜騎又長驅而入,蹂躪京畿。似此內亂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
楊嗣昌跪下回答:“微臣身為本兵①,不能剋期蕩平流賊,外徵逆虜,實在罪該萬死。目前局面,惟有對虜行款②,方可專力剿賊。”
①本兵——兵部尚書,明朝習慣稱做本兵。
②行款——明清兩朝的政治術語,就是議和。
“朕本來有意召全國勤王之師與虜決戰,可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就一日不能專力對外。目前之計,對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嘗不可。卿與遼撫①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滿洲傳達朝廷願撫之意,是否已有頭緒?”
①遼撫——遼東巡撫的簡稱。
“臣今日接方一藻密書,言周元忠已經回來,滿洲屢勝而驕,態度據做,且恐我朝廷意見不一,所以不肯就撫。”
崇禎的心中猛一失望,但沒有流露出來,略停片刻,又問:
“卿打算如何?”
“臣想此事關係國家安危,應當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詳諭朝廷願撫之誠意。”
“是否會走漏訊息?”
楊嗣昌是一個飽有經驗的官僚,不敢像高起潛那樣把實情全部隱瞞,他決定說出一點實話,替自己留個退步:
“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來遼東,賣卜為業,所以派他前去,原想著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今日京城裡已經有了一些傳言。”
“怎麼會傳出去了?”崇禎有點吃驚,同時也有點生氣。
“雖然京城裡有些傳言,但真實情形,無人知曉。只要陛下聖衷獨斷,不令群臣阻撓大計……”
崇禎截住說:“不管如何,應該力求機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臣一定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