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頁)
宋國襄陽城守將孟宗政上書皇帝陛下,想要探知陛下的意思,即使楊康死不承認,可有關皇帝陛下的身世在史嵩之不遺餘力的傳播下,早已被宣揚開來,特別是陛下從金國皇宮裡帶走金國皇太后的事蹟更是人盡皆知,據說這正是金國皇帝開戰的原因所在。
此時楊康還是宋國的皇帝,孟宗政想要知道這位陛下的決心,在外敵入侵的情況下,任何的優柔寡斷都會造成慘重的後果,他暫時不去管當今聖上是楊康還是趙昀,作為領兵的將領,他要做的是打好這場戰爭。
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皇帝陛下在聖旨上這樣寫著,這是岳飛當年說過的話,隨著聖旨而去的還有一份《武穆遺書》,楊康相信這是給孟宗政的最好獎勵,也最能表達他對這場戰爭的決心,對他和完顏緒來說,這是一場不死不休的戰爭,沒有和談的可能。
亂世就這樣以一種誰都沒有想到的方式來臨了。(未完待續。)
第四章 一個皇朝的結束
宋國臨安府,皇宮之中,楊康和謝道清難得的端坐著,面面相對。
“陛下,真的要這麼做麼?”謝道清神情鄭重的說道。
“既然避免不了,不如趁這個機會嘗試一次。”楊康沉聲道,“咱們已然沒有退路了。”
“如此太過冒險。”謝道清沉思道,“這是在和整個天下為敵。”
“還有其他的選擇麼?”楊康反問道。
謝皇后想了想,半晌之後,搖了搖頭,這是解決目前處境的最好辦法了,只是一旦出了差錯,後果將不堪設想,或許應該提早準備好一條退路了。
楊康和謝道清商議的是改朝換代,或者叫做謀朝篡位,他的身份已經曝光,無論是和弟弟趙與芮的演戲,還是死不承認的策略,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暫時還能夠糊弄住大臣和百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人撕下這塊遮羞布,讓他無處可藏。
與其等到敵人找到證據發動致命一擊,不如自己改朝換代,建立新的王朝。
這無疑是一次極大的冒險,說是和天下為敵並不誇張,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想要取代前朝要麼是經過數年的征戰,要麼是具有極高的威望,儒家貫徹的是忠君思想,謀朝篡位者是人人喊打的亂臣賊子,這是要和整個士大夫階層對抗。
楊康之所以沒有殺掉完顏緒,而是把容妃帶走,正是想金國和宋國開戰,他在激怒完顏緒,讓金國皇帝發動進攻,這場戰爭能夠把宋國臣民的視線從楊康的身份上轉移開,給他贏得更多的準備時間。
戰爭還能讓他插手軍隊的事務,安插親信,掌握軍權,為他下一步的改朝換代做準備。
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可以為他贏取巨大的聲望,宋國臣民覺得最屈辱的莫過於被金國滅國,舊曰山河落入敵手,上百年來的孱弱和忍讓,宋國曆代皇帝的昏庸和無能,這一切讓臣民們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發洩。
楊康用這場戰爭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洩的渠道,一旦滅掉金國,完成宋國百姓百年來的夢想,他在民間的聲望將攀升到頂點,他把金國作為他刷聲望的工具,當民心所向之時,便是他公佈身份的最佳時機,那時所遇到的阻力最小,成功的機率最大,即使事後有人反對,他早已掌握了大勢,
為了兵權和民心,這場戰爭非打不可。
在金國的皇宮裡,他放下了對金國的最後一絲牽掛,這個他一再挽救的國家最終還是要毀在他的手中,這一仗不僅要贏,還要贏的漂亮。
以楊康對金'***'力的瞭解,在宋國和蒙古的夾擊下,金國至多堅持半年的時間,他要用這半年的時間做好準備,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謝家和賈家,這兩個家族的利益和他捆綁在一起,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丞相謝奕禮拉攏了一批沒有骨氣的文人開始鼓吹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認為天子之位應該有能者居之,這在理學昌盛的宋國算是異數,引起了諸多大儒的反駁,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論戰。
這只是眾多舉措中的一個,楊康不去管這場論戰的結果,他只需要找到一個還說的過去的依據便可以了,他同時下旨削弱了宋國大宗正司的權利,對宋國的趙氏皇族子弟加強了管理,把各地的王爺延請到臨安皇城修養。
此時宋國的主要將領要麼和賈涉結交,要麼和孟宗政為伍,形成了兩個利益相關的軍事集團,想要掌握兵權就要收服賈家和孟家,賈家問題不大,孟家則需要花費一番心思拉攏,孟宗政駐守襄陽城,乃是宋國的門戶之地,絕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