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1/4 頁)
他而言真不算什麼;這麼廉價的消遣他還是享受得起的。
從售票員那裡拿了票;接過票透過檢票員的檢票後進入放映大廳內;劉易斯隨便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不同於香港會出現上座率飽滿的情況;如今正處於電影業最繁榮時期的美國可是擁有六千多家大小影院;這還沒算上一些難統計的汽車影院跟私人改裝影院;一部電影上座率平均過半已經是很牛的事情;因此雖說電影票上限制座位;但上座率不高的情況下;自由調位影院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劉易斯的位子不錯;倒是不需要他調位。找到自己那比較靠前的位子坐下;他往四周影院內看了一眼;多少有些驚訝。接近三成的上座率;要是一部來自歐洲的電影倒也不算什麼;但若是有一部來自南美跟亞洲的電影能取得這個成績;才真是讓人吃驚呢。因為在本土文化素來強勢的美國;南美跟亞洲在美國人眼裡不過是自己的加工廠跟原材料產地;民眾生活在獨裁跟貧窮之中;又怎麼可能有能力跟才華拍出什麼好電影來呢。
“……我喜歡這部電影;之前看媒體宣傳說它在歐洲大受好評時;我還在懷疑呢;好在上午我還是買票看了一場;真不錯……”
電影還沒放映;放映廳裡到處都是情侶在打情罵俏或者交談聲;其中不乏有人之前已經看過;正在跟身旁的人推薦中。出於好奇;劉易斯也支起了耳朵來;聽著四處傳來的交談聲。
幾分鐘的等待不算漫長;很快就有放映員出來提醒即將放映;接著大廳內燈光一暗;銀幕很快亮了起來。
起初;劉易斯還在擔心他花去了幾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進場;會看到一部令人噁心到想吐的爛片呢。畢竟因為文化的差異性;很多在亞洲叫好叫座的電影;被運作到歐美上映後;觀眾不買賬的比比皆是;票房不到十萬美元的都出現過。
可是;電影一開始他就把這擔心收了回來;安靜地看起了電影來。畫面質量沒有想象那麼差;雖然細膩度跟採光上比好萊塢大片略遜色;但也在可接受的範疇內。隨著電影劇情的展開;很快劉易斯便完全收起了心底對亞洲電影的輕視;開始真正被電影所吸引住。
“太不可思議了;香港人竟然拍的是一部ciaf特工的電影……”
“紅色警戒》我之前還以為又是一部類似於《獵殺紅色十月》的電影呢;沒想到這個電影名竟然是一份計劃……”
“東歐劇變、華沙集團潰敗;蘇聯面臨解體原來都是我們美國跟北約的盟友們在背後運作啊……”
“酷;中國人拍得打戲真好看;讓我想起了布魯斯李……”
“未來屬於美利堅;那個華裔cia高官說得真好……”
“……我老早就覺得cia太神秘了;聽說它專門負責我們美國的所有對外情報;光是僱員跟特工就有數萬人……”
“酷;意外是一部好電影……”
沸沸嚷嚷中;包括劉易斯在內的很多美國人意外發現;這部他們原本只是出於好奇買票進來觀看的;意外是一部不差好萊塢大片多少的好電影。
很顯然;發現了這一點的不只有他們;很多美國媒體都發現了這一點。
《美國電影週刊》:“……當我的老朋友羅比斯推薦我去看時;我還很詫異的問他;香港人會拍電影嗎?他們除了對暴力打鬥跟槍戰比較擅長外;我看過的多數電影劇情簡直糟透了;漏洞百出、設定前後矛盾是家常便飯;硬要把他們的幽默感跟一些很嚴肅的劇情摻和在一起;在我看來是香港電影最大的硬傷。所以;我是帶著幾分不情願走近的電影院裡。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部名為紅色警戒》的電影;意外是一部好電影。劇情意外地是以我們美國ciaf特工為引;編劇跟導演透過豐富的想象力;拍攝出了一部精彩的電影來。我只能說;這是近幾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諜片之一;稍稍讓人遺憾的是;華人的面孔讓看習慣了好萊塢電影的我稍稍有些不習慣……”
《洛杉磯時報》一樣給出了不低的評分:“……一部精彩的亞洲電影;出色的陰謀論令人慾罷不能;嚴謹的劇情跟令人慾罷不能的打鬥設計;香港不愧有著‘東方好萊塢;的名頭;對於商業電影把握很精準;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儘管在美國影響力很大的《紐約時報》並不看好它;“……創意上很明顯香港人在儘量模仿我們美國電影;甚至連故事劇情都設定跟美國有關。據說它在歐洲票房意外不錯;我只能說它是巧合的撞上了東歐國家解體;靠著那點站不住腳的陰謀論;吸引觀眾掏錢而已……”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