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章 科技大學堂(第2/3 頁)
秦鵑有些懵懂,劉瑤娘心裡卻明白,這分明是秦誠的託詞。
但是,劉瑤娘畢竟是未婚女郎,有何立場去阻止李繼易閃人呢?
就這麼著,李繼易順利的脫了身。只是,令李繼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家分手之後,劉瑤娘派人死盯著鄭氏,一路跟到了李繼易用於藏嬌的香巢。
此時,李中易正在軍器監裡,折騰著轉爐鍊鋼的問題。
轉爐吹煉法,雖然鋼的產量大幅度提升了。但是也有兩個致命的問題,一是含磷過高的鋼非常脆,一是鑄成的鋼錠內有許多氣孔。
受限於工匠們完全沒有化學知識,這兩個問題只能是李中易親自出手來解決了。
李中易雖然不是冶金專業的專家,卻是中醫的名專家。
眾多周知,中醫中藥和化學其實是不分家的。
以李中易的見識,他認為,生鐵中的磷被空氣氧化後,又被矽質爐襯還原成磷,重新進入鋼水,這是導致鋼材很脆的根本性因素。
經過一番努力,李中易發現石灰石能使鐵水脫磷,但必須把轉爐原先的酸性矽酸質爐襯改為鹼性爐襯。
新的鹼性耐火磚是用在高溫下燒成熟料的白雲石與焦油混合燒成的。
李中易在軍器監鍊鋼坊進行了實驗,用鹼性耐火磚砌襯,在轉爐冶煉過程中與鼓風的同時新增石灰石使爐渣成為高鹼性,結果煉出了脫磷的鋼。
實驗大獲成功,創造了鹼性轉爐鍊鋼法。
不誇張的說,這次的實驗成功,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李中易不知道的是,歐洲直到1877年,才搞出了他這種方法的新式鍊鋼法。
鍊鋼廠,不可能建在開封。因為,開封一無焦炭,二無鐵礦石,規模化生產之下,成本過高。
所以,李中易當上執政王之後,就派出了十幾支探礦隊,分赴當塗縣、大冶縣等地,先後發現了高村鐵礦、姑山鐵礦、長龍山鐵礦、睦山鐵礦和大冶超級礦山。
只是,雖然找到了的鐵礦山,但是,鍊鋼技術不行,當地只能建設鍊鐵廠。
如今,新式轉爐鍊鋼法既然發明了,李中易大筆一揮,派出鍊鋼專家組成的指導組,奔赴各個礦山附近的鍊鐵廠,籌建新式鍊鋼的轉爐。
隨著一座座新式鍊鋼爐在各地拔起而起,李漢帝國的鋼產量,隨即猛漲至每日五十噸的程度。
此前的百鍊炒鋼,日產量僅為區區百餘斤而已,無論是鋼的質量,還是產量,實在是差太遠了。
當塗縣和大冶縣的鍊鋼廠,距離長江非常近。
煉出的鋼,先走一段很短的陸路,再運送上船,然後走長江入海,由黃河進河,可以直接抵達開封軍器監的造槍坊和造炮坊。
眾所周知,水運和海運的運輸成本,是最低的。一般情況下,比陸路運輸的成本,至少低了三十倍以上。
與此同時,造炮坊的工匠們,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李中易望著眼前的這十門用失蠟熔模鑄造法,鑄造出來的12磅鋼炮,心中不禁一陣狂喜。
傳統的泥模鑄炮法,最大的弊端是,泥土受熱後,炮管的內膛很容易產生氣泡,導致廢品率極高。
失蠟法,以蠟製成火炮的模型,內外以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填充加固,待幹,加熱,使蠟液流出,堵住排蠟口,再注入金屬溶液。等冷卻後,打去填充的泥,便可得到與蠟模相同的完整火炮。
這種失蠟法鑄造出來的鋼炮,因為使用了混合型的耐火耐高溫材料,不僅炮管更長,射程更遠,氣泡更少,而且壽命也遠超青銅炮。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讓李中易由衷的感到高興。
以前,在重儒抑商賤工的整個社會氣氛之下,工匠們即使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也由於官僚集團的不重視,而導致很多領先全球的技術都流失了。
李中易非常重視技術的進步和工匠的培養,每一項科技的進步,他都會命人詳細的把方法記錄在案,然後在各個科研小組內廣泛的傳播和學習。
按照李中易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他將建立一所全新的學堂,即帝國科技大學堂。
到時候,帝國的軍器監,槍炮坊,鍊鋼廠,造船廠等等機構,都將由科技大學堂的畢業生來掌管。
讓專業的人才,去做專業的事情,一貫是李中易的用人原則。
隨著體制改革的持續性深入,萬般皆下品,唯有儒學高的落後局面,將一去不復返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