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冕服(第2/3 頁)
,就會知道所有的實情,孔昆何苦去做這個惡人呢?
“哦,朕知道了。”李中易看似隨口這麼一說,孔昆卻感到了心安,李中易只要說了的事,至今還從失信的先例。
就這一點而言,孔昆對李中易的信心,可謂十成十的足夠。
解決了憂心的大事之後,孔昆更是妙語連珠,典故頻出,引人入勝。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孔昆其實是他豎起的一面大旗,用意是給傳統的讀書人們,立一個榜樣,鼓勵大家讀書上進。
學而優則仕!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謬論,需要假以時日來破除,李中易一點也不著急。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如今的內閣四相之中,魏仁浦是舊文臣集團的代言人,李瓊是舊勳貴們的代言人,孔昆是全天下儒門子弟的代言人,劉金山則代表了早期投靠了李中易的文臣集團。
所謂的出將入相,其實只符合封建時代的政治邏輯,而李中易卻被文武兩個集團徹底隔離開來,互相併無緊密的聯絡。
軍隊嘛,保家衛國、開疆拓土,都是他們的義務。職業化的軍人負責職業化的軍事鬥爭,而沒有不懂軍事的文臣干預,就會減少N多低階錯誤。
李中易想搞的是:工業化的國家資本主義萌芽,這就需要文臣集團整體性的轉換思想,跟著李中易的指揮棒轉動。
孔昆滿意的走了,李中易也很滿意,他隨即下令:孔氏黛瑤,入內書房伺候。
所謂的入內書房伺候,其實就是和葉曉蘭、韓湘蘭以及李翠萱一樣,充當李中易的機要記室。
孔昆很快得到了訊息,他最揪心的事情,終於大石落地,徹底的放心了。
孔黛瑤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等長大了後,更是博覽群書,學問好極了。
孔昆有理由相信,只要孔黛瑤好好的表現自己,一定會大放異彩的脫穎而出。
現任大理寺卿是青州人楊廷勻,楊廷勻為人剛直不阿,原為登州主簿。
李中易就任平盧節度使後,和孔昆這個刺史一樣,楊廷勻也向李中易靠攏過來。
所謂,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楊廷勻既然是最早的那批投靠過來的文臣,就算是李中易的嫡系了,自然要給予妥善的安排。
正好,李中易當執政王的時候,把大理寺給單列了出來,大理寺卿彷彿是特意為楊廷勻準備的崗位一般,還真的是非他莫屬。
按照新官制,警政寺負責緝拿罪犯,大理寺則負責審判。至於,隸屬於內閣的刑部,其職權被削弱了一大塊,幾乎相當於名存實亡。
這是因為,死刑複核權以及秋審處,已經移交給了大理寺。
以往,遇見重大的案件,往往需要大理寺、刑部尚書和侍郎,以及御史中丞一起會審,甚至,特別疑難的案件,還需要召見御前會議,由宰相和六部九卿們集體商議。
李中易掌權之後,徹底的擯棄了政治審判的弊端,改由大理寺直接複核各地的刑民案子,毋須再三司會審。
只是,死刑犯的勾決,尚需要李中易欽準。
在技術層面,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一直是李中易治理天下的基本邏輯之一。
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楊烈領著十幾萬剛參加過北伐的勇士們凱旋歸來,已經到了濮州。
李中易接到傳遞訊息的滾單之後,仔細的琢磨了一下,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他要親自檢閱勝利歸來的將士們。
石守信等人之所以敢於謀反,主要還是瞧不起李中易這個銅臭子,以為他的水平根本不足以治理整個國家。
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李中易打算用一場盛大的閱兵式,既然慶賀大軍勝利歸來,又可以震懾住宵小們,迫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所謂的社會改革,包括限田令在內,都是革老權貴的命根子,他們豈能就此善罷甘休?
隨著李中易的一聲令下,內閣馬上高效率的動了起來,安排各級衙門動員百姓們,灑掃街道,歸整垃圾,到處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李中易藉著這個機會,索性傳下命令,將城裡的下水系統,重新休整一新。
其中,主要是把排水溝挖得更深更寬,以方便及時的排除漬水。
開封城的排水系統,其實已經相對完善和系統,美中不足的是,只要下了特大型的暴雨,城東的貧民聚集區,就會被漬水淹掉店鋪和家園。
p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