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老狐狸登場(第1/2 頁)
從臥龍嶺到開封城下,不過區區三百餘里地而已。以李家軍已經完成了軍騾馬化的現實,如果是急行軍的話,頂多兩天就可以抵達開封城下。
李中易顯然並沒有急於進開封,綿延近百里的大隊人馬,不緊不慢的趕路,一日只行八十餘里,便要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自從把魏仁浦、劉金山和孔昆給推到了前臺之後,李中易一下就輕鬆了許多,也有了閒工夫喝茶聊天。
國各地不斷有人趕過來投誠,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趕上末班車,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利益,必然會受損嚴重。
大家都想得很清楚,趕上末班車未必能獲得多大的好處,若是趕不上末班車,後果卻極其嚴重。
僅僅是帶著一張嘴巴來投靠,顯然是不成的,那太沒有誠意了。所以,各種奇珍異寶,銀錢絹帛,百裡挑一的美人兒以及糧食豬羊等物,如果流水一般的送進了李中易的中軍。
對於送禮的,李中易一律是來者不拒,送多少就收多少。
開門七件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家之人最怕柴米不足,讓家人餓肚子。
人家樂意送,李中易自然就敢接。如果李中易不收禮,那些來投靠的人,反而會心裡忐忑不安,惟恐將來被清算。
大局已定,江山即將整個的落袋,李中易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政務公文,不由一陣嘆氣。
只有身在局中,李中易才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萬曆皇帝幾十年不出來見朝臣?
天下至尊,權柄重,地位至高無上,然而,上帝是公平的,當天下至尊,實在是太累了。
唉,手頭總有處理不完的政務,李中易皺緊眉頭,摸著下巴,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徹底的梳理政務體制。
軍務體制,其實早已理順了,四權分立的架構,讓李中易只需要處理突發事件,而不必的埋首於案牘之間,虛耗時間。
政務體制,就很複雜了,其中的重中之重,說白了也就是一句話而已:充分授權與有效監督!
李中易在高麗當太上皇的時候,採取的是間接統治的方式,高麗小朝廷在臺面上人物,都是心向大漢的麗奸官僚。
間接統治的方式,在殖民的地區,抽血的方式具有比較強的隱蔽性。
總而言之,在臺面上幹壞事的,都是麗奸官僚,李家軍則隱於其後,好處卻拿到了絕大部分。
可謂是,利益豐厚,罵聲較少,好處多多!
在平盧,李中易推行的是一杆子插到村的政務體系,村正和亭正負責管理鄉下的行政事務,以及預備役民兵的訓練。
然而,在平盧試點的期間,有些在戰場上不怕流血犧牲的村正、亭正,居然被糖衣炮彈輕而易舉的擊倒。
他們不僅暗中收受賄賂,更有甚者,對李中易定下的土改政策,竟然採取陽奉陰違的態度,反而一屁股站到了土豪劣紳的那一邊。
所謂山高皇帝遠,顧名思義,在皇權控制不到的地方,村正或亭正只要勾結了當地的大戶,既掌握了鄉下的兵權,又有豐富的財源,那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天下尚未平定,少數老部下卻已經倒在了反腐敗的屠刀之下,李中易心裡很不好受,也一直憋著一股邪火!
李中易心裡也很清楚,他的部下們,原本都是文盲土農民。李中易強迫他們識字之後,再想讓他們變成幹練清廉的合格官吏,僅靠辦幾期軍政速成學堂,顯然是做不到的。
核心問題是,李中易的地盤膨脹太快,他手下合格的文官和吏員又太少了,這是典型的人才匹配矛盾。
天下的讀書人,此時尚未歸心於李中易,導致文臣集團幾乎不和他合作的窘境,這也是李中易的手上缺乏政務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了家,才知道那句老話果然沒有說錯:打天下易,治天下難!
難,就難在,既要裁減冗官冗員,又要提高行政效率,還要真正做到抑制貪腐!
歷代的皇帝,也都痛恨貪官,因為貪官們貪的都是皇帝的家當。但是,受限於見識格局的束縛,皇帝們要想坐穩江山,又必須利用貪官幫著治理天下,甚至惟恐他們太過清廉人望過高,從而嚴重威脅到皇權。
官貪,兼併土地,民窮,餓死人,揭竿而起,這便是皇權專制時期,治亂迴圈的普遍規律。也是,每兩三百年,就要來一回的死迴圈!
李中易心裡煩躁,一旁協助寫節略的李翠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