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做過利國利民的好事,少不了各種摸黑,用以顯示自己的正統。
這巨大的藏書閣分為好多小模板,比如說陳九眼前的這個文淵閣為三層母房,仿上古天一閣規制,樓上通為一間,樓下分為六間,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
文淵閣的園林佈局,十分精緻。閣前設長方形水池,周置石欄,以石拱橋與文華殿後殿聯為一體,池中養殖魚藻。大型疊石假山環列閣後,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連閣的左右門道階梯也增加疊石藝術處理,使文淵閣的氣氛更加濃厚。閣內懸有御書“匯流澄鑑”四字匾。
在文淵閣的對面,是文溯閣。
是古代西路諸侯鎮守邊關,所住房屋的主體建築。
閣前有戲臺、嘉蔭堂,後有仰熙齋,建築形式仿照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簷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簷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
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簷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簷彩飾迥然不同。
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線著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縱觀整個西路格局,院落層次清晰,套院相接而不亂,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的確是讀書作畫的理想“仙界”。
有史書記載:“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在詩注中又說:“山莊建閣,以文津名之,御園之文源,大內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為: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文化遺產,繁榮和發展現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濟渡處。文津即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達彼岸的濟渡處。
上古大帝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閣,貯以四庫之書,地靈境勝,較之徐福所云名山之藏,豈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諸臣、各族首領和外國使節都雲集山莊,將皇家藏書樓建在此地,更可以標榜天朝的文治武功。
從外觀上看,文津閣是一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樓閣,中間有一暗層。暗層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蟲蛀,是藏書之處。此閣在設計上按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天一”來克火。文津閣有圍牆環繞,坐北朝南,三面臨水,從南往北為門殿、假山、水池、文津閣、碑亭。
閣東立文津閣碑,碑高532厘米,寬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邊雕蟠螭紋和雷紋圖案。正面漢文字鐫,背面鐫,東側鐫,西側鐫均由第一天尊御筆親題。閣後、碑後砌假山,前後留古松數株。
“這才是仙家氣派,這才是真正的藏書閣,與自家的那個藏書閣相比,簡直就是弱爆了”陳九一邊嘟囔著,一邊尋找著自己想要看的典籍。
武道功法要看,諸子百家的野史也要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說來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的又有多少?。
什麼是上古先賢的名言,就是那些個說來簡單,但是每個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這就是上古諸子的精華所在。
有了這般濃厚的底蘊,王朝想不強盛也難,難怪外族無法翻身,實力是一方面,文明底蘊也是一方面
第四百六十九章 在見易笑笑,花粉詭異,陳九重傷
“今日就在這皇宮中用餐吧,與朕一起”人皇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陳九沒有藉口推脫,也不敢推脫。
皇帝的伙食很豐盛,不說什麼傳說中的龍肝鳳膽,一些個極其難見的靈獸總是有的。
看著滿桌子的豪華菜式,陳九忽然間發現自己以前的那幾年白活了,連人家的一天都不如。
人皇坐在主位,陳九坐在下手。
正要動筷子,卻聽到有內侍喊道:“易貴妃求見”。
人皇一愣,放下筷子,對著陳九一笑:“這倒是來得巧,叫她進來吧”。
感覺到大殿外那股熟悉的波動,陳九眼中微微閃爍出一縷寒光。
“臣妾參見陛下”一個容貌傾城傾國,風情萬種的女子跪倒在地,即便是一句話,就讓人的身子酥了大半。
“愛妃快快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