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持錘者和拉風箱者卻又皆失聲驚呼,原來劍上並沒有他們大哥的形象,而是虎態縱橫,顯示了那隻虎王的形象。持錘者頓時醒悟,大慟哭叫道:“大哥,這隻老虎乃山林之神,它的魂也可被劍吸收,而且早你一步到達,天哪,你只為此劍增添了一份靈性,而不能成為此劍的主魂。早知如此,你可以不殉劍的啊!”
張尋見鑄成一柄寶劍如此慘烈,不禁心下惻然,正想開口安慰他們,忽見持錘者手中寶劍一暗,隨即又是一亮,拉風箱者道:“二哥,這劍中的虎魂還要收魂,一定是收門外群虎的,走。”說著將堵門死虎一 一拋到門外,走了出去。
張尋怕他們武功不濟,被群虎襲擊,忙跟在後面,但群虎見持錘者手拿有虎王紋路的寶劍,盡皆拜服,口中悲吼不已。持錘者手起劍落,將一隻老虎腦袋砍下,寶劍一閃,顯然比剛才更亮。其餘老虎見同伴被殺,並不反抗,彷彿等著讓寶劍收魂,可與虎王再聚一般。也就是說,這柄劍已達到大智若愚,互利互鈍,極亮似暗的最高境界了。
正在此時,忽聽旁邊有個聲音吟道:“魚腸即去,‘虎王’已來,先我愛徒,得我劍神。”張尋轉過頭一看,卻是前不久救他性命的那個白鬚白髮的老者,忙跪拜道:“恩公!”而身旁兩人卻跪倒叫道:“師父!”
原來,這白鬚白髮的老人便是一代鑄劍大師“松泉老人”。他一生居於神農架,採自然之氣,鑄成了六柄寶劍,因而名重江湖。他晚年收了三個弟子,大弟子蕭魚腸,就是殉劍而死的持鉗者。二弟子甘吉六,便是持錘者。三弟子仇青萍,則是拉風箱之人。他看過此劍後,感慨地說道:“這柄劍附百獸之雄,虎王之靈,乃一代神器,可與‘魚腸’、‘吉六’、‘青萍’這些名劍相提並論。我得見此劍,也已不枉此生了!”說著,沉吟片刻,頓了一頓,有道:“此劍率先收入‘虎王’之魂,可見與‘虎王’有緣,那就把此劍叫做‘虎王劍’吧。”
甘吉六和仇青萍雖然想到此劍中還有師兄黃魚腸的魂魄,本應用他的名字命名,以表紀念之意,但也明白“虎王劍”這名稱最為合適,況且“魚腸”之劍號已有古劍專美於前了,於是就都點頭稱是。
張尋與群虎惡鬥半日,領教過它的威風,對那頭虎王又頗有欽佩之意,此時聽松泉老人將劍定名為“虎王劍”,也不禁叫好。
松泉老人從藥袋中取出一叢草藥,說道:“有了‘收魂劍石’,這‘護魂草’便無用了。寶劍在護魂草的藥液中浸過,只能保持劍魂不散而已,哪裡及得上‘收魂劍石’既得魂又收魂的功效。”說著,將“護魂草”往地上一扔。原來,他知道三個徒弟劍將鑄成,特意為他們採來了這種草藥,卻不料事情變化結局如此令人唏噓感嘆。
其時,夕陽斜斜地探入山谷,金黃地傾灑在石屋外一百零五具老虎的屍體上,映得整個山谷無比淒涼壯美,這一百零五頭老虎便一直躺在那裡,構成了攝人心魂的“百虎谷”風景。可惜神農架密林深山,這般奇景還少有人觀賞過。
當晚,四人在石屋中休息,“松泉老人”忽然發現地上有個散開的黃布包,裡面露出一行字:“七十二手梅花劍,張卓然傳。”不禁驚奇地問道:“‘梅花大俠’張卓然是你什麼人?”
張尋剛才衣襟被甘吉六扯破,所藏物品尚無暇收回,便即俯身撿起,同時恭敬地回答道:“那是家父。小可姓張名尋,正在四處尋找家父的蹤跡。”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得劍(16)
“松泉老人”見張尋眉宇酷似張卓然,又隨身攜帶張卓然的武功秘訣,情知不假。不由地感慨道:“你父親二十年前突然絕跡江湖,老朽也頗感奇怪。他本和我約好,要來取一把我替他鑄好的寶劍,現在劍還掛在我的床頭,他卻一直未來踐約。”
張尋這才知那柄床頭之劍竟是父親的,驚喜之下連忙問道:“您老人家和我父親相熟嗎?”
松泉老人說道:“我與他雖然只有緣相聚三日三夜,但互相欽佩,成為忘年知己。他對劍道的感悟,對我參悟鑄劍之道很有幫助。臨告別時,我答應贈他一柄我鑄的最具有靈性的劍,相約三年後來拿。可惜二十多年了,老朽當年的諾言還未實現。”說著深深地嘆了一聲。這聲長嘆張尋聽在耳中,不由地百感從生,不知說什麼好。只是陪著老人久久地沉默在夕陽的餘輝之中。
此後,張尋與“松泉老人”師徒共渡過了七天時光,手握“虎王劍”為他們表演了“七十二手梅花劍”和“二十四手潑風劍”。好劍法配上好劍,真是威力無窮,在森林中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