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件,雙方握手言和。宛城遂成為劉邦西征路上第一座“和平解放”的城池。 以宛城為鑑,當大軍到達丹水時,秦國的高武侯鰓、襄侯王陵也主動投降。緊接著,胡陽城、析城、酈城均不戰而降,竟是順順利利的一路到了武關之下。 ------------------------------------- 相對於劉邦的一路順風順水,此刻章邯卻是極度的鬱悶。 他在漳水已經與項羽對峙了半年多,眼見著冬季過去是春季,春季過去又到了夏季,又到了用兵的最好時節。前次鉅鹿之戰的奏報早已遞了上去,蘇角戰死、涉間自焚、王離被擒,這實在自他出兵以後最大的敗仗。章邯也不掩已過,只一五一十的稟報了關於鉅鹿之戰的具體過程。並懇請朝廷再補充人馬、糧秣及物資。 他自忖項羽在漳南已經駐紮半年有餘,當初破釜沉舟的銳氣早就沒了,只要能絆住他的八千騎兵,項羽再強也不過是個人罷了,圍個幾千人過去,累也能累死他。只需咸陽能及時補充人馬物糧秣,他未必便沒有辦法戰勝項羽。 但奏報遞上去數月,咸陽竟一點聲息也沒有,直到數日前,才終於等來了一份詔書。嚴斥他手擁重兵,不思為國效力,竟養盜自重,不臣之心昭然。又令他早日蕩平楚軍,將功補過,以洗前罪。 章邯又驚又怒,私下裡賄賂了頒詔的宮人,這才知道他的那份奏報自遞上去以後便一直被中丞相趙高擱置不報,直到近日鉅鹿戰敗的流言傳入咸陽,又從民間傳入宮中,恰巧被秦二世恰巧聽到,這才問了起來。而趙高卻推託自己為內相,不能遠察軍情,又辯稱關東群盜,不過烏合之眾,為何章邯手擁重兵,竟遲遲未能蕩平,可見其必有隱情,陛下還應下詔嚴斥才是。如此這般這般,才有了手裡的這份詔書。 章邯一時憂懼不已。他原不過是個商人之後,朝中從無倚仗,雖自小便有大志,卻一直只在秦廷之中擔任少府這等低層次的事務官員,若非上次周文兵逼咸陽,朝中又大將可用,怎麼可能輪得到他來出頭露面。他自問雖然心中瞧不起那個閹人,但明面上對趙高還是恭謹的,年節的孝敬從沒一次少過,但如今看來,這個權傾朝野的趙高卻是成心要和他為難了。 自己的前程倒也罷了,可手下還有二十萬的人馬,對面還有那個殺人如麻的項羽率領的十多萬楚軍正虎視眈眈,他若有什麼問題,豈不是將這二十萬秦軍送入火坑嗎?輾轉反側,思量再三之後,章邯決定讓副將司馬欣親赴咸陽走一趟,謁見二世,細稟將鉅鹿之戰的前後始末,至少也要洗清這盆潑在身上的汙水才是。 於是司馬欣星夜入關,趕至朝前求見二世。但二世久已不朝,一班值守衛卒知道趙高的意思,便故意推拖,哪裡肯替他通報,足足晾了他三、四日。司馬欣心急如焚,不得已用重金賄賂宮中之人,這才知道原來趙高雖掌朝政,卻無兵權,久已有意要奪章邯之兵,即使無鉅鹿之敗,也會另尋個由頭來收拾他,所以章邯若想在咸陽求個說法,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聞聽內情,司馬欣大吃一驚,懼恨之下,轉身便騎馬直接出了咸陽,易服自函谷關抄小路奔回鉅鹿。待到趙高聽得訊息之時,竟已追之不及。 ------------------------------------ 司馬欣從咸陽易服而逃的訊息,很快就放到了我的案几之前。經過大半年的整合,如今審食其佈置的情報網運轉得已經相當不錯。從司馬欣離開咸陽,到訊息送到了我的面前,其間也只不過花了兩天時間。 此時,劉邦的部隊在武關之下已經停了數日。 武關北依少習山,南臨武關河,建築於狹谷間的一塊高地之上,關西地勢平坦,但出關東行之路沿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險峻異常。所以武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並稱為“秦之四塞”。 若強攻武關,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故而劉邦遲遲下不了決心,這幾日一直和張良、蕭何幾人在附近轉悠,想著有什麼巧妙的法子來破掉這座著名的險關。關於打仗的事我是從來不亂摻和的,便留在營寨之中休息,同時也看看近日送來的一些訊息。 看到章邯派司馬欣回咸陽訴情的訊息,我不禁微笑了一下,覺得這個章邯竟然有點天真的味道,難道他真的以為派司馬欣去和秦二世說說清楚就會沒事了?趙高的心思又豈是他能摸透的。? 記得還在那個時代,我曾經看過一部極短篇的小說,主角便是這位權傾大秦朝野的趙高。小說中將趙高描述成了一個為復國仇而不惜自殘身體的人,一個不惜與敵俱亡的人。現在想來,倒也有點有趣。據那書上說道,趙高原也是趙國王族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