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天柱支架[修](第1/2 頁)
《劍仙裴牧雲[穿書]》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五章
師兄弟隔水鏡對望,老猴低頭望青石地面不打攪,星歸道長望著亭頂直翻眼睛。
餘光瞥見師父在幹嘛,解春風對裴牧雲眨了下眼,解了水鏡術。
白眉老道還對著亭頂翻眼睛呢,忽聽小徒弟關心:“師父眼睛不適?”
再往水牆一看哪還有人。
“嘿!那小子,走了也不跟師父打招呼。”
*
術一解開,流水落回江中,解春風不捨地看了看江水,轉頭飛向荊楚天疏閣。
天疏閣在九州各有一座樓閣,作為執法之基,這九座樓閣並非人力造物,而是裴牧雲身承法網後,這九座樓閣就從地底破土而出,樓閣建築整體呈青色,隱有金色流光,星歸道長對材料深有研究,卻也不知這些樓閣是使用什麼材料修建,只知水火不侵、刀槍不入。
凡人或許不能察覺,但修士走到天疏閣附近,就會有強烈的正被檢視的感覺,所以修士們大多對天疏閣避而不及。
與之相反,天疏閣被凡間百姓視為神蹟,而且天疏閣執法護民,就常有百姓來閣外流連,在牆角點香叩拜、供些瓜果鮮花。
解春風理解師弟為何要建立天疏閣,他不像師父那般排斥,卻與師父一樣不願看裴牧雲受苦,師弟身承法網那些年,他心裡著實不好過。要不是師弟不同意,他本還想加入天疏閣,幫師弟做事。
所以裴牧雲在時,他算是常來常往,對荊楚天疏閣頗為熟悉。
解春風踏雲而落,看見閣外那對熟悉的獬豸石像,心底正有些感慨,不妨被人打了招呼。
“呀,是春風劍俠。”
半空來人,腳下靈器是幅春花戲蝶圖,畫幅徐徐飛落,附近香風環繞,白蝶翩翩。頭戴黑紗綠竹笠,腰掛紙簿竹筆。若不知情,定以為是位精緻女修。
“聞人大人?”解春風沒想到一天撞見兩位儒門十賢,有些驚訝,“你,來天疏閣辦事?”
那人落到眼前,畫幅低低懸空,來人坦然回答:“非也非也,自我棄戎從筆,就常在天疏閣門外徘徊。等他們出動,必有新聞談資。”
說著,他熟練地屈膝而坐,將腰間地紙簿竹筆攤開,一副要守株待兔的模樣。
解春風瞭然笑笑。
這位是聞人去病,其實與秦無霜一樣,也是十賢之一。關於他有句順口溜:武將名,妹妹臉,嘴上跑馬,筆下春秋。
解春風跟他相熟起來,還是因為他棄戎投筆後寫了不少有關天疏閣主的故事,立場公正,對天疏閣主誇讚頗多。
而且聞人去病畫技了得。天疏閣主的事蹟遍及九州,百姓對裴牧雲本人卻知之甚少,裴牧雲話不多,又太強,後來還多了戴面具的習慣,所以畫得像本人的天疏閣主畫像常被認為是妄想之作,那些畫成中老年威嚴清官相貌才在凡間賣得好。解春風苦此久矣。聞人去病畢竟見過裴牧雲,他給故事配圖畫的天疏閣主就有如一縷清風,戴著面具都擋不住美貌,解春風慷慨解囊收藏數份,後來,還特地請聞人去病幫自己畫過貓。
“那就不打擾了。”
“哎,”聞人去病撥開黑紗,壓低了聲音神秘道,“我出門前聽說一個大機密。觀星館那些人推演出來,說明日,有白龍補天柱!”
解春風神色平靜。
解春風想了想,語氣和緩:“聞人大人,你們儒門觀星館上次推演,是十三年前,說太子金秋繼位。”
解春風頓了頓:“聞人大人,太子已經死了十年了。”
儒門觀星館推演,聞名天下。
成立三百餘年,沒有準過一次。
見解春風不信,聞人去病也不著惱,畢竟觀星館有多不準,儒門中人比外人更清楚,他們常疑惑為什麼主上還不把觀星館解散,留著給外人當笑柄。
聞人依然興致勃勃:“話可不能這麼說,萬一呢?這可是關乎靈氣,天下修士誰不害怕天柱斷了?若真有白龍現身,還去補了天柱,豈不是白撿的買賣?而且,白龍補天柱,多好的故事,等我揮筆寫成,必定大賣!”
這話,話糙理不糙。
補天柱需要神力,上古眾神遠去後,天地間還蘊含神力的唯有兩樣:
一是上古神獸之神魂。例如龍、朱雀、玄武等,它們神魂僅次於上古眾神,蘊含的神力足夠將天柱缺口補上七分。但這些神獸均已數千年未見,很多修士認為它們已跟隨上古眾神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