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辦學、行動(第1/2 頁)
港島舊事只爭朝夕307辦學、行動季正雄坐在花園的一張石几旁,見到大老闆出來連忙起身行禮:“何先生。” “季生,坐下聊。”何定賢揮了揮手,先在對面的坐下,在傭人奉上清茶的時候,遞上一支香菸:“在外邊久等了,唔好意思,同岳父多聊了幾句。” “沒有,何先生的事更重要。”季正雄穿著西裝,戴著眼鏡,梳著背頭,文質彬彬的接過香菸,拱手道:“恭喜何喜得貴子,祝何少平平安安一世。” “哈哈,多謝,多謝。”何定賢爽朗的一笑,出聲道:“季先生一直在打理慈善基金,多費心了,小兒百日的時候有空記得過來飲兩杯酒。” “一定!” 季正雄重重點頭,在大老闆端起茶盞的時候,開啟一份檔案念道:“何生,財經學校的籌備工作組已經成立,由我親自負責,東方銀行第一筆投資款也已經到賬,目前學校選址在西環卑路乍街129號,佔地五十三畝。” “根據港府教育署的辦學制度,先期需要向教育署繳納三十萬港幣的保證金,獲得牌照五年後,教育署會將保證金退還。港島目前很支援創辦學校,購地方面有優先權,但預計需要一年的時間建設校舍,招募老師,才可以開學。” 在港島辦學校不是什麼高階行業,幾個塑膠板架起來的雨棚,兩個中學畢業的老師,即可以辦起一座屋村小學。 直至九十年代,港島陸續撤裁天台小學前,大多數港島的屋村仔們,還是在很簡陋的地方完成學校。 “五十三畝地有三萬多平方了,地盤足夠大,卑路乍街的位置不錯,即距離中環近,地價也便宜,沒記錯港大建在附近吧?”何定賢略作思索,喝著茶道。 季正雄點頭:“對,財經學校的選址,步行十五分鐘即可到港大。” “那裡臨山靠海,風景也很好,買地沒問題,但唯獨有一個要求!”何定賢豎起一根手指,出聲道:“明年開春,學校就要開學。” “何先生,是不是急了一些?”季正雄皺起眉頭,拿出老學究的語氣:“辦學還是要講一個精細,財經學校將來辦的好,未必不能成為華人教育業的一面旗。” “畢竟,財經專業未來前景廣闊,港島也在大力發展金融行業。” 這一番話足以證明他對金融是有十足研究的,因為,港島目前金融行業剛剛起步,遠遠沒達到紅火的地步,金融街,銀行街更是一個都沒有。 何定賢卻很誠懇的道:“季先生,我辦學校是為了招工,不是為了同港大,理工大搶名頭的,目前兩所大學足夠港島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三所大學撿起來也沒人讀。” “財經學校在定位上就只是一個職業中學,面向的是需要工作,要養家餬口,要賺錢的年輕人,早一天讀書,早一天畢業,早一天賺到錢,比什麼都重要。” “而且東方銀行正在一個擴張期,急缺員工,慢慢來,銀行把員工都招滿,學生讀書來幹什麼?我建學校的意義又在哪兒?對銀行一點忙都幫不上,銀行白出錢給你啊?” 季正雄撫著山羊鬍子,一陣愕然,老半晌才回過神:“何生,你講的沒錯,但建校舍總是需要時間,讓學生來讀書,總不能沒教室,沒宿舍吧?” 何定賢笑道:“這算什麼事?我現在打一個電話給霍生,明天施工隊進場,先平土地,再建泥房,輕輕鬆鬆就能搞掂。屋村仔讀書要什麼大廈、操場,要的是前途!” “第一期的學生先招來,再一邊辦學,一邊建操場,圖書館和校舍,老師先從銀行裡選調幾個師傅來,再到國外挖幾個鬼佬,中西合併一起教。” 季正雄張張嘴,感嘆道:“何生做事真是雷厲風行。” “哈哈哈,季生,你是想說我簡單粗暴吧?”何定賢朗聲笑道:“不過季生伱不懂底層的人,我懂,按照我的方法,學生能提前一年吃上飯,養家餬口。” “我想他們寧願住沒刷漆,不貼磚的泥房,寧願睡大通鋪,也不想多吃家裡一年糧。” “而且學校的學制只有一年,學得都是些基礎,等到進入銀行工作,完全可以在升職時期返回來進修。職業學校不需要精英教育,水平夠用就好,再精英沒崗位,學了也沒用。” 季正雄點點頭:“我明白了,大老闆。” 其實,他作為慈善基金經理,籌備學校是分外之事,但近一年在“何定賢中學”掛牌以後,於基金專案中賺不少,用人脈幫大老闆辦點商業上的事就理所應當了。 不過,他卻很不喜歡把辦教育,當成辦工廠一樣,事事都與商業掛鉤。可偏偏何定賢嘴上計較著用工帳,學校卻是普惠性質,前幾期不僅包工作,而且僅收極低的書本費,下令要每一本書都對好帳,畢業後,多的費用退還學生,少的費用銀行支付。 這就讓季正雄無話可說,只能乖乖辦事。 何定賢就是這樣,渾身銅臭味,骨子裡卻流著炎黃血,無意中把一些義務教育的措施搬來,嘴上說著功利,做事起來倒很關照下邊的人。這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