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厥的反叛,主要是為了收回在鹹享年間被安置在豐、靈、代、朔、勝、夏等六州的突厥降民。武則天得知以後,立即許諾還其降戶數千,由其自治。同時,還恩賜給他們“谷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事,鐵四萬斤”,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狀況。很快,中原同突厥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緩和下來。突厥默啜可汗甚至兩次派出軍隊,幫助唐軍襲擊騷擾河北的契丹軍隊,使河北的戰火很快平息下來。於是,武則天授予默啜可汗“立功報國可汗”的稱號,這表明了朝廷的態度和立場:突厥民族仍然是大唐帝國的臣民,突厥與大唐友好相處。此後,武則天還不斷地給突厥地區贈送大量的生活資料和農業械具,幫助他們發展農業生產。
與此相反,對於攻佔西域的吐蕃軍隊,武則天一點也不手軟。她從戰略的眼光出發,為維護大唐疆土,堅持不斷地派出大批軍隊進行鎮壓,同吐蕃反覆交戰,尤其是對安西四鎮的堅決爭奪。安西四鎮是扼守西北的咽喉之地,是維繫東西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武則天在西北邊防大規模地開展了屯田運動,以此增加西北防務。公元692年,武則天派出大將王孝傑,經過一段艱苦的戰鬥,終於收復了安西四鎮,朝廷又派出三萬精兵鎮守。當時,吐蕃曾請求大周歸還安西四鎮,武則天拒不同意,宣告朝廷嚴守安西四鎮,就是為了防止吐蕃東侵。在大周強大的軍事防備面前,猖獗一時的吐蕃叛軍被震懾了,再也沒有了先前的囂張氣焰。在此此後,武則天也很重視對吐蕃臣民的安撫,她也不斷派使臣向他們敘述友好,恩賜財物,並多次稱讚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為加強唐蕃之間的親密關係所做出的貢獻,希望唐蕃人民繼續友好下去。這種強大的政治宣傳使吐蕃民眾對朝廷越來越臣服,而好戰的吐蕃首領論欽陵,也終於在內訌中自殺。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謂之“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武則天在位時期,她大刀闊斧地革除弊政,不拘一格地任用能臣,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在處理邊疆問題上也毫不猶豫,堅決果斷,顯示了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周的氣派。
一位美麗而堅強的女皇,正在書寫著神秘而偉大的東方神話。
性情中人
武則天在少年時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具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在宮裡的日子裡,雖然經歷著殘酷的權力鬥爭,卻也並沒有妨礙她的詩情。事實上,武則天對盛唐詩賦的繁榮也有不小的貢獻。她本人愛好文學,頗具才情,還創造出一些漢字,如她的名字“曌”等。在她的積極倡導和鼓勵下,宴會賦詩、應制賦詩十分盛行,吟詩作對也成為當時獲取功名的一個捷徑。在武則天時代,唐詩開始進入繁榮時期,在格式和內容等方面也漸趨成熟。可以說,唐朝詩賦的盛行就是從武則天時代開始漸入高潮。
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惜才、愛才,結交了很多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如唐朝的著名詩人王維等等。這些人經常聚在她的府邸,暢談國事,發表己見,不但創作詩篇,也為武則天理政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她的詩58首,其中大多數為廟堂祭奠之作,然而其間也偶有一些記載遊興、抒發感情的詩篇,例如一首叫做《如意娘》的詩這樣寫道: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當然是一個鐵腕人物,在歷史上給人留下不讓鬚眉、女中豪傑的印象,然而作為女人,她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從這首《如意娘》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武則天孤身在感業寺,遠離喧囂的宮闈,滿目悽清的古剎,只有青燈作伴,看不到一點希望。她強烈地懷念曾經在宮裡的日子,懷念和李治的感情,她像所有痴情的女子一樣,望穿秋水,盼望著情人的來信,看到舊物,不禁潸然淚下。從這首詩裡可以看見武則天嬌弱而惹人憐愛的一面。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有首《臘日宣詔幸上苑》這樣寫道: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還流傳為一個故事,說的是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盛開,唯有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后大怒,下令將牡丹貶到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這首詩寫於公元691年,也就是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