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後就來。”
“也罷。”週三兒拱手道,“八哥,那我就和湯二哥在濠州等著你。”
“一路珍重,兄弟。”漢子在週三兒肩頭用力拍了拍。
目送周家小三子漸行漸遠的身影,暮色下,漢子忽然感覺到一絲涼意。一群昏鴉飛了來,落在老榆樹上,“啊———啊———”的叫聲送出,令本來極遼闊的四野,更顯冷清。
漢子悲從心起,掉頭衝著小土堆翻身便拜:
“爹,娘!二老在世,教兒本分為人,兒原不想投湯二哥,如今村裡人死的死,逃的逃,廟裡和尚也散去大半,兒沒了著落……兒今二十有五,實不甘再像八年前那般遊食為生……爹啊娘啊,兒當如何,替兒拿個主意吧!”
言畢,他就從兜內摸出一面小銅牌,那還是自己剛生下來時,吃不得奶,爹上廟裡拜菩薩時請回來的護身符。銅牌一面刻著觀音像,漢子拿在手裡,默想:“觀音像若衝上則去,衝下則留。”於是他開口道:“爹孃在上,且助重八則個!”
銅牌拋起,落在土坡草間,撥開一看,觀音像衝上。再扔,如此;第三次又拋,仍如此。
漢子站起身,目光漸漸清澈,原本就有些兇悍的臉此時又蒙上了層剛毅之色。只見他頭也不回地大步走了,直走到西下的夕陽血似的殘紅裡去……
———以上多系虛構,是我在懷想明太祖朱元璋當初奮起於草莽之際時,自己心裡描畫出來的一幅“復原圖”。1978年—1982年念大學期間,每年的寒暑假,我在合肥與上海之間,在這條鐵路線上來來回回要穿行四次。每一次,列車行經臨淮關—蚌埠這一區間,我望著窗外的淮西山川,腦中就止不住地浮想與朱元璋有關的舊事和畫面。
雖然是虛構,但人物和大的情節皆有所本。其中,那個周家小三子,是周德興;湯二哥,就是湯和。這兩個人,還有徐達,都是朱元璋(小名重八)打小一起的玩伴兒,後俱為明朝開國元勳。史雲,至正十二年郭子興在濠州聚眾反,湯和先行投了郭軍,很快積功做到千戶,此時他捎信給朱元璋,催促他也來入夥。元璋意猶未決,求之於卦,這才趕到濠州,由湯和介紹加入義軍。讀史讀到這裡,每令人心懷激盪、慨然不已:一座小小的孤莊村,蹇伏浩野,無憑無依,然而竟突如其來誕生、匯聚和湧現了一個豪傑群體。歷史的脈絡,當真非以常理可解釋者,難道真的只能說是風雲際會、天鍾地秀之所致?
就因這巨大的傳奇色彩,很早很早以前,朱元璋和他締造的明帝國,就成為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我最為之著迷的一段。跟明代比,歷朝歷代的魅力在我看來都要遜色一些,黯淡一些,包括一般備受推崇的唐代。誠然,唐代是繁榮的,強盛的,金碧輝煌的。然而偉大的唐朝所流淌的血液,太純正太正統,因而也太尋常了。與純正的唐朝相比,明朝從根子上有一種“另類”色彩,有一種反常規的源流,有著與“高貴氣質”相悖的“野性氣質”———這一切,均來自明代作為一個起於農民 *9蛐 底層社會的政權的本質。
在中國古代,前前後後有過無數次農民 *9蛐 底層社會暴動,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皆以“水泊梁山”模式完蛋,屈指可數的接近成功的幾次,如唐之黃巢、明之李自成、清之洪秀全,或功虧一簣,或虎頭蛇尾,或自行崩潰②。數來數去,在這成百上千次暴亂中,衣褐履草的赤貧之民真正奪了政權且把江山穩穩坐下去的,只有朱元璋和他的明朝。所以,不單明朝在中國曆代王朝中是另類,朱元璋在前仆後繼的農民起義史上也是一個另類。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草莽之雄朱元璋(3)
可惜,明史的價值很少被瞭解,特別是被普通的中國人瞭解。影視劇作為大眾傳媒的主要形式之一,最能反映普通人的口味。在所有歷史題材或者說古裝影視劇裡,清代戲最熱,其次是唐代題材,其他朝代基本也都有所表現,反而明代歷史,至今我不記得有過什麼像樣的作品。
不過,有一個人非常清楚明史的價值,此人便是毛澤東。精於讀史的他,對明史的重視遠在其他朝代之上。對此,可以信手拈來幾個例子:革命勝利前夕,他曾要求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為學習材料印發給黨內幹部;建國後,他指示吳晗在中央黨校專門講授《明史簡述》,讓高階幹部瞭解明代歷史的基本面貌和政治制度;他還曾建議吳晗將舊著《朱元璋傳》修訂以後重新出版,並特別囑咐不要把朱元璋寫得太壞;他晚年發動“文化大革命”,又是以姚文元對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批判為重要訊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