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頁)
吳三桂回到山海關,馬上下令:開城門。山海關的東門開了。過去,東門面對遼東方向的清軍,從來沒有這樣洞開過,如今,東門大開,多爾袞的軍隊魚貫而入,最先進關的是兩路先鋒兵,左翼是英王阿濟格,統萬餘騎兵,從北水門入;右翼是豫王多鐸,統萬餘騎兵,從南水門入。多爾袞自率主力三萬餘騎兵殿後,從關中門入。而剩餘的部隊為安全起見,仍留在駐歡喜嶺待命。(《清世祖實錄》)
三門大開,清軍入關。對山海關當地計程車紳群眾來講,並沒有什麼太可怕的預想。因為對他們來說,李闖才是最可怕的。北京刑掠追贓之事,在經過一個月之後,已經傳至此處,李自成軍隊令大明子臣無不驚心,這時雖然來的也是虎狼,但對付虎狼也只得用它的同類,此時也顧不了許多。
直至此時,山海關的父老們仍以吳將軍為最高統帥,他為保住關城百姓安危,奮勇殺敵,威信奇高,相信他決不會錯。
萬里雄關,今遭淪陷,當清軍進入的那一刻,歷史將不會重演。多爾袞心情極其複雜,當年用武力無法將這裡征服,今日,不費一兵一箭就已經登上了鎮東樓頂,看來範先生所言極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今日如果完成夙願,當以範先生此言為立國宗旨。
借來了清朝的強兵,吳三桂信心百倍,他當即誓師,集結五萬兵眾,告訴大家,明日一戰,當以死相拼,以石河西為戰場,配合援軍,殺掉李闖。
吳三桂的想法是好的,他以為清軍一來,局勢馬上會對自己有利。但他卻低估了一個人。
這個人,不是他的對手李自成,而是他的盟友多爾袞,他不知道,經過明天這一仗,他就會完全落入多爾袞為他編織的網中,從明天開始,他會贏得這次戰爭,但也會輸了自己的一切。
。 想看書來
朱家面、李家磨,饃饃送給趙大哥(1)
李自成並不怕吳三桂,事實上,在經歷了像李自成這麼多的坎坷以後的人,一般不會再輕易怕什麼人了。李自成擁有著比吳三桂多出近十倍的兵力,他曾說:“我用一百人捉一人,可用靴尖踢倒!”又曾說過:“等拿下吳三桂,我再即位。”對打贏吳三桂,他是有信心的,但是昨天一戰,他開始有些擔心,他擔心的不是吳三桂,而關外的清軍。
因為對清軍的忌憚,李自成希望像打崇禎一樣,打一場速勝的戰鬥,為此,就在多爾袞等人偷偷進入山海關之前,他已集結了全部的精銳部隊,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做好打總決戰的陣勢。李自成有的軍隊有多少,看看他的陣勢就知道,從北面的燕山到南面的渤海,他的軍隊排成一列綿亙二三十里,由山海關向下望去,軍隊旌旗招展,軍馬嘶鳴,一字長蛇排開,氣勢驚人。
李自成與隨從人員及崇禎太子等,立馬於一座高崗上,向下俯視。崇禎太子已經嚇得話都說不出來。眼前,他老子在的時候一天也沒有來過的這座雄關在萬馬軍中顯得如此的孤單,而他們的身前,燕山巍峨,渤海縱橫,這秀麗的風景在宮中哪能一見?腳下那曾經害死過無數平民百姓的石河如今已經漸漸乾涸,步兵、騎兵站立於清澈見底的河水之中,蓄勢待發。太子知道,無論勝負,他的命運都會發生重大變化,眼前的戰爭是兩個強人之間的對決,與他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在這個時候,他這位皇位合法繼承人其實是真正的配角了。
李自成眺望石河,他在想什麼?他來山海關之前,應該聽說過有關石河的傳說。石河自古就是害河,每逢雨季,水勢一漲,山洪暴發,黎民百姓就遭了殃,洪水巨石滾滾而下,不知毀壞了多少民居,良田,要了多少百姓的生命?而崇禎一朝,對此河一籌莫展,當年遼東督師範志完甚至寫下了《祭石河文》,求助於神靈保住石河不再氾濫。李自成不信這個邪,從他造反的第一天起,他從來不會臣服於自己的命運。當年的崇禎連一條河都治理不了,他丟天下,是他的無能,如今,他得天下,是他的強硬,石河就在他的腳下,吳三桂比石河更厲害嗎?可是他李自成見過的厲害人還少嗎?他會怕嗎?答案當然是不!
李自成沒有怕,他的想法甚至更大,他想的是,打贏了山海關,再收拾關外的清軍,然後回北京做他的皇帝。直到此刻,李自成仍然沒有意識到,清軍也可能和吳三桂聯了手。他的理論是:吳三桂與清軍仇殺已久,此仇不共戴天,極難調和,而更重要的是,清軍來攻打山海關,要想積齊衣糧馬匹,尚要很長時間,直到此時,他依然持這種觀點。此人空有英雄之志,戰略眼光之差,由此可見一斑。
在山海關關城之上,還有一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