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七章[誘餌](第2/2 頁)
膀右臂的人物。雖然年紀輕輕,可前途不可限量。明卓細心聽著,連今天是來參加長子百日宴的事情都忘記了。
自然也沒心情感慨雲歌己成親百日了。
最後,諸人將準備的禮物送出,雲歌代雲逸接了,這百日宴也便完成了。
直到離開,明卓都再未看一眼雲逸。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在明卓心中其實都不如他的官位前途來的重要。
三品開國候府是世襲,在旁人眼中算是顯貴,可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真正的簪纓貴胄之家,便如承元王府這般。
在真正的貴胄眼中,開國候不值一提。
明卓畢生心願,便是能讓開國候府像承元王府,承慶王府或楚王府那般立於錦陽,而他則成了天子近臣,位列百官之首。
為此,女兒可以利用,兒子嘛……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成了天子近臣,想要什麼樣的姑娘便能有什麼樣的姑娘,至於兒子,自然也不會少。
明卓這種人,內心其實膽小如鼠。偏生還有妄想症,總想著一步登天。
所以只要稍微顯露點機會,再有人給他吃顆定心丸,他便會不顧一切的衝上前去。
百日宴後的第二天,明卓己在殿上毛遂自薦。皇帝問諸臣意見,幾位老臣竟然出奇一致的點頭。皇帝最終應了……只是龍顏,頗有些不悅呢。
明卓正在喜頭上,忙著領旨謝恩,下朝後又忙著對幾位老臣訴說著感激之情。
疏不知,一場劫難己在等著他。
諸葛翊昨天離去時己對明卓表明,不會在殿上當眾支援他,原因是為了避嫌,明卓表示理解,不過諸葛翊也說了,幾位老臣自然會鼎力支援他的。今天果然如此呢。
很少有像他這樣能得數位老臣齊心協力支援的。
所以明卓有些飄飄然。
回到候府自是一番收拾,他要趕著去鄰縣督促河防。
明卓興高采烈的收拾行囊,正在猶豫要不要帶著六夫人在身邊服侍之時。
諸葛翊也在和雲歌說早上殿上之事。當說到幾位老臣齊聲支援著,雲歌不由得笑出。自古至今,但凡在帝位上的,沒有哪個是不猜忌的,便是當太子時再賢明大度,一旦坐上了帝位,也會漸漸變得狹隘,猜忌。
偏生明卓心裡還因支援的人多而飄飄然著,卻不知,越是支援他的人越多,皇帝心中的猜忌便會越深。
同樣混跡官場,諸葛翊年紀輕輕己知其中利害,明卓己近四旬,卻還弄不清何為官場。可以說這輩子,他也就是個世襲開國候的命了。
三天後,明卓終是帶著六夫人一同去了鄰縣。
這件事,是急不來的,所謂放長線釣大魚。雲歌也便將其放到了心底,漸漸開始每隔幾日去趟莊子,王相觀察了靳天權數日,又暗中調查了靳天權的出身。最終給了雲歌肯定答案。
靳天權是鄰縣人,因家中地墊低窪,是第一批洪澇的受害者。
家中人除了他,都被洪水捲走了。
最終流落錦陽,因聰明,被藥鋪掌櫃看中,收到鋪子裡個學徒。美其名是學徒,其實是沒有餉銀可拿的,鋪子不過管早晚兩餐並給他尋了間柴房落腳,便是這樣,因其幹活伶俐,還是招了嫉妒之人。
那天雲歌看到幾個人打他,其實那並不是他第一次捱打了。以前也被打過幾次,那些人勸他自己向老闆請辭,他不同意,那天那些人也是發狠了,如果沒有云歌,也許他便活到今日了。
而且王相還說,這靳天權甚是聰明,而且有過目不望的本事,簡直是管賬的好手。
言語間似頗為歡喜這少年。
並且詢問雲歌,可否教少年做生意管理賬目。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雲歌點頭……王相歡喜之餘,打理鋪子更是兢兢業業了。以前是覺得了無生趣,婆娘喪了良心,甚至連親生女兒也不是他的種。
可現在不同了,雲歌相信他,還有這靳姓少年……
今年不過十三歲,只比小玉大三歲。性子卻甚是沉穩,頗合他心意。相處久了,王相便將這少年當成自己兒子了。反正那少年也沒有親人……
雲歌見了那少年幾次,也覺得是個可造之才,便開始抽時間去指導他煉藥。
雲歌可不擔心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些俗語。左右她不會被餓到,而且人與人相交,貴在信任,她和王相都看中的少年,她自然傾囊相授。(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