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2 頁)
8月29日,李鴻章到達紐約。次日,李鴻章拜見美國總統克利夫蘭。作為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生前好友,李鴻章親手在其墓前種下一棵紀念樹。格蘭特是美國第十八任總統,1879年卸任後曾到中國遊歷。來華後,格蘭特與李鴻章一見如故,視為知己。李鴻章尤其喜歡格蘭特的手杖。格蘭特看出李鴻章的心意,道:“我知道你很喜歡這支手杖,本應饋贈於你,只是這手杖乃是我卸任總統時國人贈送給我的,因此不便送你。待我回國後將此事告知大家。如大家贊同,我馬上轉贈於你。”回憶往事,李鴻章無限傷感。李鴻章聽說格蘭特夫人尚在,決定登門拜訪。格蘭特夫人非常高興,邀請紳商百餘人作陪,盛宴款待李鴻章。宴會結束時,格蘭特夫人當眾宣佈:“承蒙各位厚愛,贈送一根手杖給先夫。先夫經常與我提起,李中堂非常喜歡這根手杖。因手杖乃各位所贈,不便轉贈李大人。本想徵得諸位同意再轉寄李大人。不料此事未竟,先夫已撒手人寰。今天有幸李大人到此,我想徵求各位意見,完成先夫夙願。”在座眾人全體贊同將手杖贈給李鴻章。
9月5日,李鴻章離開美國坐火車到達加拿大。在加拿大,李鴻章參觀了尼亞加拉大瀑布,訪問了多倫多、溫哥華等城市。尤其對加拿大的鐵路事業讚不絕口,連呼“為天下第一大工,各國罕有倫比”。
10月2日,李鴻章經日本橫濱返回天津,完成了其環遊世界的行程。
李鴻章在致吳汝綸的信件中,抒發了對西方文明的無限嚮往。他說,西方各國上下一心,齊心合作,無事不舉,積富為強;反觀中國,政事雜亂,多方掣肘,生財之法也遠遠落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李鴻章之死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對華戰爭。聯軍很快攻佔天津,進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出逃西安。逃亡途中慈禧以光緒的名義釋出“罪己詔”,授予李鴻章全權大臣之職,令其迅速辦理談判事宜,朝廷“不為遙制”。李鴻章再次臨危受命,北上調停。李鴻章首先致電英、法、德、俄、日五國公使,提出“先靖內亂,再議善後”的解決方案。列強表示同意李鴻章北上。李鴻章離開廣州時,曾對南海知縣裴景福感嘆:“內亂如何得止?我不能預料,唯有竭力磋磨,暫緩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我能活幾年,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鍾,鐘不鳴了,和尚也就死了。”
李鴻章於上海啟程北上,由俄國軍艦護送抵達天津。李鴻章垂暮之年,看到熟悉的天津城如今殘破不堪,不禁放聲痛哭。其幕僚梁肯堂曾記曰:“相公時下憂時淚,誰道而今非哭時?譬以等閒鐵如意,頓教捶碎玉交枝。皇輿播蕩嗟難及,敵壘縱橫不敢馳,曾是卅年辛苦地,可憐臣命已如絲。”
李鴻章馬不停蹄,趕至京城。此時的北京城也是一副慘景:“京師屍積遍地,腐肉白骨路橫”;“火焚數千萬家,晝夜烈焰騰空”。李鴻章在京城賢良寺住下。京城各國駐軍只承認奕劻和李鴻章兩位全權大臣的居住之所為中國地方,其餘均為“外國轄境”。其實,奕劻住宅外有日本兵持槍護著;李鴻章住所也有荷槍實彈俄國兵把守,外國報紙評論雲:奕劻“如一囚徒”;李鴻章“實際上是受到禮遇的俘虜”。
經過九個月的艱苦談判,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以來最為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約之後,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寫道:
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猝,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譬諸多病之人,善自醫調,猶恐或傷元氣,若再好勇鬥狠,必有性命之憂矣。
李鴻章拖著衰朽的軀體為簽訂和約竭盡心力,他的生命一步一步走到了盡頭。1900年12月底,李鴻章開始生病,一個月後高燒不退。1901年7月,李鴻章病情加劇,不能視事。9月,又患上傷風,“鼻塞聲重,精神睏倦”。《辛丑條約》簽字後,李鴻章病情急轉直下,飲食不進。兩個月後,部下週馥接到李鴻章病危的訊息,趕到賢良寺探望。此時李鴻章已病入膏肓,身著殮衣,呼之能應,口不能語。1901年11月7日中午,周馥哭號著說:“君有何放心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之事,我輩可辦,放心去吧!”李鴻章忽然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從眼窩中滾出,須臾氣絕。終年七十八歲。
李鴻章的一生,他自己曾這樣概括:“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