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算大部分都集中於美元,美元是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一天統治世界貨幣,中國就難以從“美元陷阱”中爬出來。
信貸埋下的又一個地雷
如果說2008年的宏觀調控失誤情有可原,2009年上半年7萬多億元的信貸投放引致的下一輪重複建設、經濟過熱等問題很多人都預見了,但都無能為力。市場預計2009年全年放貸將超過10萬億元。
央行副行長易綱發表文章力排眾議:總體而言,金融危機情況下的貨幣信貸較快增長利大於弊。
有利的方面,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貨緊縮預期。二是有利於穩定資產市場,近期股指漲幅較大,房地產市場上房價、交易量、交易額也出現回穩跡象。三是加速了企業存貨週期的調整。如果企業儘快結束去庫存化行為,使存貨進入正常狀態,將有利於恢復生產,促進經濟週期的調整。四是增強了公眾對於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信心。
但市場人士認為,中國實際上並沒有在產能嚴重過剩時期進行宏觀調控的經驗,甚至和1998年相比,目前的產能過剩程度、外需格局都與十年前有著很大的差別。
當前的經濟刺激方案實際上是原有增長模式的延續和放大,在產出分配失衡衍生出的過剩經濟時代,政府及特定主體(優先獲得信貸、受益於貨幣增發的主體)信用規模的擴張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拉動總需求,卻無法形成良好的收入…消費迴圈,即經濟擴張帶來的產出分配會進一步趨於集中。
當前宏觀調控措施對經濟健康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在於投資效率下降、需求結構異化、勞動力相對價格下滑,甚至可能意味著經濟增長對財政貨幣的慣性依賴。
央行顯然也注意到信貸快速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汙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貸款”。但這一切在“大幹快上”的瓜分信貸的盛宴中,能起多大的作用?
。 想看書來
克魯格曼:中國應該再進步一些
要想知道中國離世界中心的距離還有多遠,看一看世界對我們有多關注就知道了。有一段時期,我們以為自己位居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國;有一段時期,我們又妄自菲薄,否定自己的一切,要全盤西化。
如今似乎到了一箇中國人可以自信的時候,畢竟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的國力逐漸強盛,更多的人開始傾聽中國的聲音。
但事實讓人有點懊喪,西方主流人士並沒有把中國放在核心的位置。2009年5月10至13日,200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加州那麼大,想要帶領世界復甦簡直是白日做夢。”
這位中國人心目中無比崇高的、曾經準確預言亞洲金融危機的保羅,對中國的陌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保羅說:我對中國的產業並不瞭解。作為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面對一個自認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被輕視其實是中國在世界舞臺還沒有自己想象中重要。對於這一點,奧巴馬何嘗不是一直給中國上課?美國和歐洲甚至日本才是他關注的重點。
在中國期間,克魯格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道:“這確實和《迷失東京》裡的感覺一樣。我希望當中國再進步一些,它能改變一下觀念,究竟一個演講再加討論應該持續多長的時間。小時的演講和討論,每天兩次,還有與無數商界人士和官員們的會面,有些折磨人了。是的,正如一些評論者注意到的,海報上確實寫著‘偉大的預言家克魯格曼中國行’。很尷尬。”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克魯格曼的腳步難以跟上中國速度
深色黑西裝的後襬已經壓得皺巴巴,衣領上的頭皮屑如雪花般點綴,這位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美國人克魯格曼,有些累了。
5月13日大清早,預言亞洲金融危機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先生又開始他在中國的第三站廣州的行程。他的腳步還是那麼飛快,只是坐到沙發上就開始打盹。
短短三天的中國之行,讓這位有著偉大頭顱的美國自由主義者難以適應:中國的節奏之快,以及對於中國實質上的陌生與距離,讓這位國人心目中文筆最優美的經濟學家與中國的主流學者、業內人士發生了理念衝突。
保羅格曼克魯格曼可能有些感冒了,在這個視甲型流感為大敵的季節,這位國人心目中的偉大預言家身體不適讓洗耳恭聽的記者們為他的健康擔心。5月13日清早,面對一大堆記者的“長槍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